2.车辆武器的修复(2 / 8)
些情况下,集团军是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交战的。因此,不是实施强大的坦克突击,而是多次实施坦克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在奥廖尔战役中坦克第2集团军遭受了每昼夜最大的损失。许多资料表明,各集团军在战役第一阶段遭受了严重损失。例如,在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中,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每昼夜平均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7%,在战役第一阶段(1944年7月15-18日)损失8.6%,而在战役第三阶段(1944年7月28日-8月29日),在追击过程中,约损失6.3%。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和其他许多战役中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在城市战斗中损失最严重。例如,1943年1月,坦克第3集团军接近哈尔科夫时共有378辆坦克,在城市战斗.扣损失了邹辆坦克。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敌人炮兵火力击毁的为58.8-94.8%,被航空兵炸毁的为2-14%,被长柄火箭弹炸毁的为24%(见表24)。如果说在苏军1944年以前的进攻战役中被炮兵击毁的不可修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占全部被毁车辆的16%,那么从1944年年中开始被空心装药破甲弹和长柄火箭弹击毁的提高到30-80%。炮兵使用空心装药破甲弹击毁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损失情况如下:不可修复的占30%大修的占15%,中修的占25%,小修的占30%。按战斗车辆种类区分,损失情况如下:坦克损失约占总数的65%,自行火炮约占45%,而且中型坦克不可修复的损失最高达39环,重型坦克最高达31%,而自行火炮不可修复的损失最低为20%。按技术原因分类,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损失情况如下:自然技术损耗约占67%,技术保养不良约占35%,工业生产原因约占25%。上述统计数字再一次表明,损失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坦克兵战斗使用的性质和条件。对敌人进行可靠的火力压制,坦克兵同步兵、工程兵联合行动,保证有必要的技术保障时间,驾驶员有熟练的驾驶技术,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能减少战役中的损失。上一次战争的经验表明,在战役准备时节,不少于60%的战斗车辆是经过修理以后补充部队的,在进攻过程中达到85-90%。因此,修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是补充损失的主要来源。在这样条件下,坦克技术勤务担负两项主要任务:修理战斗车辆和采取预防措施。而主要目的是提高技术装备的生存力。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是各领导机关根据战斗行动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进行的大量组织工作、苏联军人的英雄主义和后勤部(分)队的劳动。
集团军司令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