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持必要的物资器材储备标准(2 / 6)
深大、频繁实施包围机动和变更部署)、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进攻纵深为550-700公里)和其他战役中,油料消耗量最大。白俄罗斯战役、雅西一基什尼奥夫战役、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的经验表明,战役开始时,各兵团储备的油料基数为2.5-3个,集团军仓库为2个。因此,后勤机关实际上担负两项任务:前迭物资储备品,特别是油料;从方面军仓库(基地)领取并分配给各兵团。
战斗实践表明,是否能及时给军队前送作战必需品进而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主要取决于能否正确地梯次配置物资器材储备品。坦克集团军后方通常编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移动部分,其中包括主要的后勤部队和机关:物资器材储备品仓库分库,野战面包厂分厂,运输、道路、修理和救护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在战役过程中直接保障军队行动。这个梯队紧跟部队前进和工作,不脱离部队。第二梯队为不动部分,这些后勤部队和机关的物资器材用集团军的汽车不能运输,在战役结束前通常配置在集团军基地配置地域。
在战争年代,物资器材分为部队储备品和集团军储备品两种,部队储备品包括用各兵团汽车运输的和坦克、人员的应急储备品,集团军储备品包括存放在集团军仓库的和用集团军汽车运输的。部队储备品的梯次配置示例见表30。为了保障坦克集团军在进攻战役中的行动,集团军仓库保持有:弹药1-1.5个基数,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2~通个基数,柴油1-2个基数,粮食15-20日份。经验表明,在快速机动作战条件下,这样梯次配置物资储备品,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所受领的任务。因此,为了不间断地给集团军各兵团补充油料和弹药,除了部队携行储备,品外,最好有集团军仓库的移动梯队,作为集团军机动的预备队,其中包括15-25辆汽车(用于给受领新任务的各兵团、部队迅速补充油料)和第二梯队(用于补充这些兵团、部队需要的储备品)。从1944年开始这样配置物资器材,提高了集团军各兵团的战斗力。在战争年代,集团军供应站根据方面军司令员的决心确定。在供应站内,开设有集团军基地或集团军基地分库,这里储存有战役准备阶段的物质储备品。在战役过程中,供应站和先头分库常常发展成集团军基地。坦克集团军在待机地域集结时,集团军后勤部队和机关集中在集团军基地地域。各部队和兵团的后勤分队同部队在一起。
在集团军迸入交战之前,各兵团和部队的卫生机关不展开。集团军进入出发地域时,集团军野战外科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