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章 勋章(1 / 8)
更新时间:2012-5-8 20:27:21 字数:6077
1952年10月的一天,罗刚接到47军军部通知,让他作为47军志愿军战士代表参加罗盛教烈士迁墓仪式。罗刚与罗盛教不仅都是湖南老乡,而且他还是47军战斗英雄。参加这次公祭,对罗刚来说,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参加公祭典礼的有朝鲜的里,面,郡,一直到平安道的人民委员长,劳动党书记,志愿军司令部,47军,141师首长,志愿军战士代表,中小学生,乡村居民等等……
10月4日这一天,罗刚在王小凤陪同下,乘坐师部派来的吉普车前往墓地参加祭典。
一路上,只见参加凭吊的人们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向墓地走去。穿着白衣裙的妇女,个个头上顶着粗大的木盘子,里面盛着各种祭品。少女,中小学生穿着红绿色新衣服,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小车上,罗刚和几个志愿军战士代表换上新军装,胸前佩戴着抗美援朝和平勋章,手捧花圈,挽幛默默不语。
朝鲜孤儿院的学生也远道赶来。
罗刚坐着特制的轮椅,在王小凤和战友们陪同下,推着从小河边走上来。一群十几岁的女学生,早已列队站在那里欢迎他们来临。她们见志愿军叔叔到来,一个女孩领声高喊:“敬礼!”所有学生齐刷刷的向罗刚和他的战友行了一个少先队礼。然后都热情的奔过来,在每个人的胸前挂了一朵小白纸花。
那个领队的女孩用手指着眼前发着暗绿色的河面,说:“那就是罗盛教叔叔救人牺牲的地方。如今这条河叫罗盛教河。”
罗刚和战友们脸朝河面,脱下军帽默哀祭悼。
眼前一条宽阔平坦的山路直达罗盛教墓地,取名“罗盛教路”。是当地妇女和少年专为纪念罗盛教修的,表达了他们对烈士的深深怀念。
罗刚和他的战友们往上走,映入眼帘的是“罗盛教纪念亭”。纪念亭由8根粗大的红漆柱子隔成内外两层。外层是宽阔的走廊,四周是黄色的栏杆。亭内摆着几把长椅,供人休息座用。一条朱紫色的扶梯通到亭子楼上。上楼眺望,前面是栎沼河。靠河是一条长长的公路,公路旁是一所学校和大草坪。罗刚心想,如果在和平年代里,坐在亭子上看看孩子们在草坪读书,嬉笑追逐是多么幸福。对于烈士来说,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安息之地。
整个纪念亭设计精心,美观大方,具有中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