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八章 归来(4 / 7)
听他才知道的实际情况,真是令人感动不已。
原来,余阳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知道靠助学读书不容易,十分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入学以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学习计划,在学习方面要像学校最优秀的学生看齐。在生活方面,要把一切开支费用压在最低标准。所以,他在学习上如饥似渴。学院有时候下午没有课,他从来不贪玩。腋下总是夹着一个笔记本,一个人悄悄的去学院图书馆翻书查资料。不懂的地方就主动向同学请教,请老师解答。在生活上他从来不讲究,吃小菜日子多,买荤菜时间少。有时一天两餐都啃馒头,相当节约。
别人问他为什么“卡”自己。他也不护短敢亮底子,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好,能省就省一点吧。父亲去世几年了,母亲再嫁远方。爷爷身体不好,一个人挣钱挺不容易。
余阳入学一年多了很少去过汉口玩,仅仅去过“二.七纪念馆”一次。连武汉有名的“汉正街”在哪里,他也不知道。
罗刚知道这些事以后,也曾写信劝余阳,适当抽出时间走一走。年轻人身在武汉,不了解大都市风貌,不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对自己以后会是个遗憾。
余阳接到罗刚的来信心里十分高兴。他说自己很想念罗伯伯,罗伯伯的关心胜过了自己的亲人。他回了一封信,在回信中说道,要罗伯伯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来武汉玩,他会陪上几天的。
也许罗刚经济不宽裕,也许他怕耽误余阳学习。余阳在武汉读书学习七年,罗刚一次也没有去过武汉。后来,余阳毕业
去了加拿大读博士。罗刚再也见不着他了。
虽然两人难以见面,但是余阳心里总是忘不了罗伯伯。罗刚也是时时牵挂余阳,担心他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学习。
为了感谢对贫困学生多年的扶助,县教育局下达了文件,要求有助学任务的学校,都要在七月份邀请助学者,召开一次座谈会,会后组织一次回访。
第一,二中学和实验学校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
落实。
七月上旬,罗刚接到了由实验中学派人送来的助学座谈会邀请函。
第二天,罗刚一个人很早就起来了。像往常一样,以自己独特的锻炼方式在屋门口前走了几圈,再去漱口,洗脸。然后,一个人坐在门口板凳上点燃一支香烟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过了半晌,老伴做好了饭菜,走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