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八章 归来(5 / 7)
房间叫他去吃饭。
这时候,摆在衣柜上面的闹钟响了,走动的时针刚好指向八点正。
罗刚急急忙忙的吃了一小碗饭,换了一件灰色中山装慢慢地走出门去。
走到学校大门口,罗刚抬头一看,一幅横联映入眼帘: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前辈前来我校指导帮助助学工作!心里一种亲切感油然而升。
教育局和学校领导早已经在大门口迎接。双方进行了亲切的握手问候。接着,有人将罗刚领到了早已布置好了的会议室。
会议室内,有一部分领导和老前辈已经到来了。罗刚朝四周瞅了一眼,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认识的人他主动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会议开始后,学校领导很谦虚得讲了这次会议意义和目的。然后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助学体会和建议。
有的领导谈了助学重要性,便提出建议学校要建立一套助学机制,便于助学活动的长久发展。也有的老同志提议助学工作要有完整计划,最好能纳入县里五年规划。
罗刚见发言的人都讲得差不多了,最后来了一个总结式发言。他说:“这几年来县里助学活动确实搞得很好,为了锦上添花,把助学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建议三点:第一,助学活动要纳入教育工作内容,有完善的工作机制。第二,要有完善的工作规划,最好县政府,县人大会议通过。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第三,助学条件和标准要统一,便于实际操作,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
在座的许多领导和老同志都同意的点了点头。
罗刚的发言博得了许多人称赞。
学校的这次助学活动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在广大老师,学生中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第二天上午,实验学校的领导和年级老师登门来到罗刚家里回访。
罗刚和妻子见他们到来便热情让座,倒茶。然后,端上一盘洗得干干净净的水果给大家吃。
大家仔细打量了一遍房内,只见房屋比较简陋,几件像样一点的老式家具油漆早已剥落,露出陈旧色木材。衣柜上一台14英寸的“韶峰”牌电视机算是最值钱的家电,没有比他更好的东西了。多么朴素实在的老同志,虽然物质贫乏,但是精神是那样饱满,信念是那样坚定。看到这一切,大家对罗刚这位老同志肃然起敬。称赞他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实在不可多得。
罗刚却不以为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