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7 / 18)
有满腹牢骚的,也有缄默不语的。
原来的军区主要领导中,就有人对萧天英的作为很不以为然,数次在很重要的会议上说,萧天英这个人不老实,爱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几十大岁的人了,越活反而越不成熟,司令员不像个司令员的样子。
顶头上司有这种看法,萧天英的日子自然不会太顺当,以至于长期受到压抑,炮兵司令员从50年代末一直当到70年代初,干了十几年才当上大军区的副司令员,而原先在他手下工作的,早有十几个人都先后当了大军区正职。“不让当官可以,不让说话不行。说话不一定就是为了当官,但当官就是为了说话的”——这也是萧天英的重要语录之一。
三
对于韩陌阡,萧天英不仅有知遇之恩,同时,站在一个下属的立场上,韩陌阡对萧天英还有一点真诚的崇拜。为将之道,这个人委实堪称楷模。但是,你又不能不认识到,这个人不仅有战功,不仅有显赫的历史,他还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他有文化,也有文化人通常容易暴露的弱点,譬如他刚愎自用,他固执己见,在有些问题上,他甚至还有一些一定之规。越是进入老年,他越是有些跋扈的表现。他经常按照自己的好恶来要求部属,并且影响到他对人才的判断,有时侯甚至有点不讲道理。
譬如说酒糟鼻子问题——瞧瞧吧,“坚决不要”。
韩陌阡知道,萧副司令讨厌酒糟鼻子,已经很有历史了。萧副司令常说,他这几十年都在跟酒糟鼻子做斗争,并且枪毙过三个酒糟鼻子。要不是后来政策严格了,可能还有第四个第五个。
第一个被枪毙的是他手下的一个连长。那时候萧副司令在别茨山当支队司令,组织部队到马家桥截击日军军火。本来计划得很周密,还有地方游击队配合。战斗还没开始,担任扎口袋断敌后路的一个连长发现自己方向地形较好,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率先指挥部队打了个伏击,虽然干掉了日军的一个班和皇协军一个小队,但是使整个夺取军火战斗归于流产,此举起到了打草惊蛇的破坏作用,眼看就要到手的一大批军火又不翼而飞。更为严重的是,押解军火的敌军一看形势不妙,调整兵力掉头打了一个回马枪,集中主力于来路。一顿炮火猛砸,轻重机枪倾盆而下。该连长抵挡不住,打了一阵子,干脆带部队撒腿就跑,结果导致二线上地方游击队一个区中队几乎全军覆没。战斗结束后,萧天英就让人把这个长着酒糟鼻子的连长捆到了支队部,只说了两个字:“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