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码(10 / 14)
也更具内涵。
个性突出的人,朋友一般会很少,因为别人很难接触他,也很难了解他。不过这样的人一旦有朋友,那一定会是两肋插刀的铁哥们儿。项羽的性格就是这样,你必须对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接受他,而一旦接受,或者说有发现他赏识他的人,就会对他倍加青睐。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刘邦则更加大众化,他对谁都一视同仁(除了对儒生,这个我们以后会讲到),和谁都可能成为好朋友,和谁也都走得很近,这些和他接触的人自然也容易被其感染,人们会欣赏他的随性、坦诚、豪爽,进而将其引为知己。
刘邦在做泗水亭长的时候,一次送劳工去骊山服役,路上劳工跑了很多。这是刘邦的失职,是要被追究责任的,搞不好脑袋还得搬家,但刘邦不上火,想得开,干脆把其他人的绳索全解了,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意思是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找个地方玩消失了。结果“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好多人都不愿走,最后和刘邦一起落草,这个押送官的亲和力可见一斑。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为人处事路数,也决定了二人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圈子。刘邦的圈子会越来越大,项羽的圈子会越来越小,在楚汉对峙之中,许多最初跟随项羽的人都转而投靠了刘邦,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不光是古代,就是现代,项羽那样的人也照样吃不开。我们周边这样的人随处可见,不灵活,不懂得迁就和妥协,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最后领导不赏识,下属不买账,朋友也不多。刘邦这类人现在就更多了,这种人很吃得开,他们为人机敏,处事圆滑,和谁都嘻嘻哈哈的,让你没有距离感。他们还经常把人们聚在一起吃个饭,或是搞些别的娱乐活动,以进一步强化这种感觉。这种人在官场或职场中混,一般都会很快获得升迁。
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充实乡镇,A和B都成了乡里的招聘干部(非正式的干部),每月挣着几十块钱的工资。A人老实,每次领了工资,便全部交给媳妇,小日子因此越过越红火。B的工资则全部让他请了客,老婆一分钱也别想看到,用他的话说,关系也是生产力,没这点钱家里也穷不到哪去。B的人缘因而混得很好。后来乡里选举,B被列为差额,愣是将县里内定的正式候选人给差了下去。B不但转成了正式干部,还成了名副其实的领导干部。
刘邦和B差不多,他能当上泗水亭长不是偶然的。
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