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码(9 / 14)
断付诸实施。他思维活跃,头脑里有闪现不完的念头,他对事物的认知是完全自我的,喜欢就会付出百倍的热忱,不喜欢就放弃,也并不觉得可惜。久而久之,这种自信就会转变成一种自傲,变成一种随心所欲的性格因子,深藏于内心,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冒出来,左右他前进的方向。
随着后来对大秦帝国征战的不断胜利,项羽的这种自傲更是转变成了一种霸气,一种舍我其谁、“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这种霸气一直陪伴着项羽以后的人生,一直到它完全淹没在乌江水的呜咽声中。
刘邦和项羽不一样,他不甘寂寞和孤独,他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他活得很现实,现实到和同僚开玩笑、和老板娘逗闷子都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不认为自己有多能,所以他会依赖别人,靠着别人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当然,他也会竭尽所能,不断地对别人提供帮助,巩固他对别人的依赖。如此一来二去,便形成了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一个以他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小圈子。这个圈子尽管不起眼,却有个十分霸气的名字:势力。
势力不是单打独斗,不是特立独行,更不是我行我素。它是由一个核心人物凝聚起来的、有众多人参与加入的、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有事大家办的一个利益集团。当然,那时刘邦的圈子还很小,还没有达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程度,但也已是初见端倪,因为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一直是按照这个惯性行走的。也许那时的刘邦根本不会意识到,他这种与生俱来的豪情和适应生活的无奈之举,会转变成日后人们争相投奔的引力,也会成为他日后傲视群雄的资本。
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你这个就不会给你那个。正是因为刘邦没有坐吃山空、挑挑拣拣的资本,他才会积极调动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将它们变成生存下去,或者说活得更好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积少成多,慢慢汇聚起来,终究会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成为他与霸气十足的西楚霸王项羽一决高下的信心和勇气。
不管项羽多么有个性,其实他还是走了一条传统的路子,而且这条路子走得并不成功,他除了个性张扬之外,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去做好哪件事。更遗憾的是,他叛逆的个性其实也没能得到彻底的发挥,因为他的思想始终还是囿于传统。他的叛逆,只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叛逆,并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比之下,刘邦走的则是一条野路子,他彻底抛开传统,快意人生,彰显性情。他的视野更开阔,他的思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