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码(12 / 14)
民,杨康后来跟着母亲认了完颜洪烈为父亲,当上了大金国的王子,每天绫罗绸缎、锦衣玉食,日子过得富足、滋润,后来突然冒出来个农民爹地,杨康根本不能适应,他也想认自己的亲生父亲,可一穿上那些带补丁的衣服别提多别扭了。这也是环境的影响。如果他从小就穿带补丁的衣裳,也会习以为常的。
人也可以改变环境,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周边。但环境一般来说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了环境,未来才有可能去改善环境,否则你总是被环境所排斥,改变环境也就无从谈起了。
项羽和刘邦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所以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以及不同的处事风格。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
项羽的家庭条件要比刘邦好。世代为楚国将军,属于官僚阶层,实权派,虽然后来没落了,家底也依然厚实,威风和影响也依然存在。名将之后,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古人都很在乎这个,凡事讲究门第讲出身,所以这是一个先天优势,否则项梁起事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追随了,再后来他也不会抬出一个楚怀王做幌子了。
环境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项羽每天都在祖上的风光笼罩下度过,影响不可谓不深。曾经的风光,会让他感觉高贵、自豪,也会让他变得高傲、正直。而如今的没落,会让他感觉失意、无助,也会让他变得躁动、坚忍。
相对来说,除了被楚怀王夺去兵权一节,项羽的人生一直很顺,他的理想很快得到实现,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项羽打败章邯后,威震天下,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那种受人顶礼膜拜的感觉让他无比满足。而这样的顺境也让他的个性越发张扬,进而让他做出更加张扬的事情来。
刘邦一直在逆境中摸爬滚打,做过小吏,出过苦差,混过吃喝,当过强盗,生活的磨炼让他在识人上更加敏感,在做事上更加老到。实践经验让他懂得一个道理:在社会上混,需要有人捧、有人抬。在进军关中的过程中,刘邦遇到很大阻力,但最后都因为有人为他出谋划策而顺利化解,这让他对谋士产生了依赖,对人才充满了渴望,从而形成了一个用人上的宽松环境,这让他受益匪浅。
第二,力能扛鼎与手无缚鸡之力。
除了教育、经验、个性上的差别,项羽和刘邦还有一个本质的差别,就是身体素质。项羽力能扛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