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码(13 / 14)
,力拔山兮,而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从来不帮家里干活,更不会早起跑步、爬山、练瑜伽,加上长期饮酒好色,身体素质好不到哪儿去。战场上的刘邦,更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跟项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差别,实则对二人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人总是尽量规避自己的短处,彰显自己的长处。正因为项羽力大无穷、力能扛鼎,让他相信武力、崇尚武力,凡事喜欢靠武力去解决,让他在潜意识里产生了自己无所不能的假象,最后也促成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特别是在用武力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项羽对武力的作用更加深信不疑,进而演变成唯我独尊的霸气。这种霸气会让他变得过于自负,很难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刘邦身体羸弱,手无缚鸡之力,估计小时候打架也老挨揍。人的自身条件不行,就会想办法借助其他方面去弥补。比如一个骨瘦如柴的人老是被一个身高体壮的人欺负,几次鼻青脸肿之后,他就不会再傻啦吧唧地和他硬碰硬,而是想办法使阴招、下黑手、抡板砖、打闷棍,这样一来就不只是体力的较量了,还加了智力因素,毕竟随机应变也是智者的表现。刘邦就是这么干的。
在荥阳拉锯战时,有段对话,很能表现刘、项双方的性格。楚汉大军在广武一地对峙,相持太久,将士疲敝,于是项羽便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咱俩别这么耗着了,出来一对一单干,谁赢了就听谁的,别因为咱俩,让老百姓也跟着受苦!刘邦回道:“吾宁斗智,不能斗力。”这话眯着眼捋着胡须说效果更好,刘邦根本不接项羽的招。
二人性情的不同,别人也是有看法的。在彭城时,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一路由刘邦率领西取关中。当时项羽不被怀王重用,被任命为宋义的次将一起伐赵。项羽想跟随刘邦一起西进,当时怀王的一些老臣都不同意,原因是“项羽僄悍,今不可遣”,这小子太猛,打仗太凶,不能让他去。而对刘邦的评价是,“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说他宽厚仁爱有长者风范,可以胜任。这种评价的得来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没来由的。
项羽崇尚武力,刘邦以智取胜。二人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社会,注定会有不同的社会效应,也注定二人在政治博弈中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人间博弈的胜负。
在学习阶段,项羽有个思想闪光点,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