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子·成材的密码(7 / 14)
纷纷效仿,沛县县令也想举旗响应,萧何、曹参却看中了刘邦,要沛县令招刘邦来坐镇,后来干脆杀了沛县令,推举刘邦为沛公。刘邦成为这些人的领袖,从此开始了他争夺天下的政治生涯。刘邦能成事,其实也正是他人格魅力长期积淀的一个结果。
第四,刘邦喜欢随性的生活。
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不喜欢干家里地里那些具体的营生,锄地、拔草,在院子里种菜等活计一概不管。他不喜欢循规蹈矩,不喜欢受人约束限制,他喜欢随性的生活。这在过去绝对属于不务正业的典范,没人愿意把闺女嫁给他。
刘邦的随性还在于他什么事也不往心里去。刘邦家里不富裕,挣的工资肯定也不多,整天在高档娱乐场所高消费肯定不行。刘邦老先生也真有办法:赊酒喝。刘邦“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意思是常到王媪、武负两位老板娘那里打白条,没事自己整两盅,或者请朋友们一起暴搓一顿,顺便还能和老板娘逗逗闷子,毕竟找小姐是要花钱的,在这儿一盘花生米二两小酒,还能过过干瘾,很划算。总之,刘邦这酒账是欠下不少。
这俩老板娘也不是吃素的,见刘邦每次喝酒都喝成一滩烂泥,便经常给他上花账,“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吃一顿上三顿的账。不过有福之人不用愁,刘邦这人命好,最初王媪、武负二位对刘邦瞧不上眼,看刘邦醉猫似的在里间酣睡,心里没少骂他傻老帽,给你上花账都不知道,你就等着爆股吧。等后来“见其(刘邦)上常有龙”,俩人老看见刘邦身上恍惚有龙在盘旋,于是惊而“怪之”,到年底“折券弃责”,将账本一撕,不用刘邦还了,算是贺礼,显得很大方,以期将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和利益空间。
要不是身上常现真龙,刘邦这酒账估计够他喝一壶的。可人家刘邦不在乎这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没酒喝凉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先落一肚子好下水再说,还钱怎么也得等到年底,还早着呢,且由他去。
第五,刘邦吃得开。
混社会是对人的一个很大考验,有的人在社会上如鱼得水,吃得很开,有的人却举步维艰,处处碰壁。这和自身条件有关。刘邦出手大方,心胸开阔,喜好吃喝,爱逛窑子,广结朋友,这些都是在社会上吃得开的必要条件。现在这些条件也依然没变,巴结上级忽悠下级,有不少事儿都是在酒桌上抑或夜总会里完成的。
食、色,性也。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你当和尚肯定不会有朋友(酒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