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献策·语言的艺术(9 / 14)
才自作主张,招项庄来舞剑。
项羽再耿直,或者说再傻,他也不会不知道范增是什么意思,但是项羽显然没有听范增话的意思。不听归不听,二人并未产生冲突。后来刘邦借口如厕逃跑,委托张良进献礼物,范增将献给项羽的玉斗搁在地上,挥剑辟为两段,大声嚷嚷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你小子真是个没眼力的货,跟你合伙我算倒了八辈子霉了,你看着吧,将来天下一定是人家刘邦的,我们都得做人家的俘虏。
范增对项羽如此大不敬,而且是当着张良等外人的面,项羽是很没面子的。虽说范增是亚父,就是亲爹,这样让项羽下不来台也不行啊。结果项羽并未表现出不高兴,或者也有,但史书未记载,最起码不会是发怒或是大怒。可见项羽还是有一定的涵养的。
但有一个人的意见,项羽不但没听进去,后来还反应激烈,导致情绪失控,这就是项羽入咸阳后韩生的一个建议。项羽火烧咸阳后准备东归,韩生建议:“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关中这地方好,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可以在这建都。但项羽打算回老家,不想在这建都,便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还是衣锦还乡好,光宗耀祖,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韩生见项羽不听,来了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楚国人就像是猴子穿衣戴帽,再怎么像人它也不是真人。韩生言外之意骂项羽是畜生,项羽一气之下将其烹煮。
项羽反应如此激烈,下手如此之狠,让人不寒而栗,也看到了项羽霸气蛮横的一面。不过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韩生和项羽的那番对话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下。从这几句简短的对话中,至少传递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
首先,韩生的建议,项羽其实不是一点没听,而是他对此有着不同意见,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是不同意韩生作出的规划,而不是单纯对韩生这个人有意见。
其次,韩生建议的时机并不是很对,他是在项羽火烧咸阳后建议的。如果是在火烧咸阳之前,看着金碧辉煌的都城,项羽兴许还有答应的可能,现在面对断壁残垣,根本无处落脚,也就没什么诱惑力了。
第三,项羽也不是完全没有留在咸阳的意思,而是见“秦宫皆以烧残破”,让自己糟践得实在不成样子了,所以才“又心怀思欲东归”,一个“又”字,已然明了项羽当时也是对咸阳动了想法的。
第四,项羽不想久留关中,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