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穴·伤不起的伪命题(13 / 16)
没说什么,又重新下文,任命项羽为上将军,代替宋义执行北上救赵的任务。到这时,其实形势已然再次发生了变化。熊心派出去的两路人马,宋义这路已完全归属了项羽。这样,熊心当初费尽心机夺回来的军事大权就大打折扣了,最起码,两路人马之中,项羽这一路他已不能完全掌控。也就是说,熊心对于项羽来讲,又恢复了其最初的傀儡身份。
二是情感的变化。对于和项羽之间关系的变化,熊心不可能没有察觉。本来他和项羽之间就有疙瘩,这次项羽先斩后奏,熊心就更有意见了。但是,一则,项羽业已掌控了军权,生米煮成了熟饭;二则,也怕节外生枝,引起兵乱,他控制不了项羽;三则,北上救赵前途未卜,项羽未必能活着回来,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四则,项羽毕竟还向他做了汇报,也算给了他个台阶下。基于这几点考虑,熊心尽管内心波澜起伏,最后还是遂了项羽的心愿,做了个顺水人情。但如此一来,熊心对项羽就有想法了,更加剧了之前的坏印象。这也是后来项羽为关中王一事请示熊心,熊心会毫不犹豫地说“如约”,将那个错误命题坚持下去的一个原因。最起码在感情这个天平上,熊心更倾向于刘邦这边。因感情而维护命题,本身就是不理性、不客观的。更何况这本就是一个错误的伪命题。
三是思想的变化。一个人不怕什么都没有,怕的是失去之后再拥有,拥有之后又失去。这个大起大落的过程,会让人的思想发生很大改变。熊心经历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熊心一开始是个“为人牧羊”的穷小子,蓝天白云,山坡绿草,倒也优哉快活,没想到会被人寻去做了大王,一下从地狱到天堂,颇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先王威风。尽管熊心知道这些威风是项梁施舍给他的,是项梁在利用他,但他仍然满足,起码比每天闻那羊膳味儿好多了。项梁死后,熊心掌控军权,实实在在地当了说了算的大王。那时楚国在军事上处于低谷,但对于熊心个人来说,感觉却是最爽的时候。
可惜这种情况没能维系多久,本来已经被他压制住的项羽,却先斩后奏,夺了宋义的兵权,他不得不任命项羽为新的统帅,他的领导权威开始受到严重的挑战。而后项羽大败章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心甘情愿归于项羽麾下,熊心明白,他的权威已不复存在了。但此时熊心已然利欲熏心,他看不清形势的变化,或者看清了却不愿意相信和认可。他依旧怀念着颐指气使、一言九鼎的往昔岁月,依旧把自己说过的话当成圣旨,继续强调着最初的那个伪命题,这无异于在项羽和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