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穴·伤不起的伪命题(12 / 16)
饶是如此,刘邦进军仍不是那么理直气壮,毕竟刘邦也是人,是人就有做人的原则和标准。一个人做了不该做的事,即使表面表现得再坦然,其内心也会虚得很。
结果活该刘邦走狗屎运,在进军途中,走到新城(今河南伊川)这地方,刘邦意外听说了义帝的死讯,这下可算逮着理了。在极度兴奋中,刘邦“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大哭了三天。哭完吊完还不算完,应该说是刚刚开始更合适,刘邦又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处,将项羽弑君这一消息广泛发布,并告诉诸侯:“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古文也不都是精炼简短,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很简单:项羽真不是个东西,杀了义帝,我们发完丧一同发兵杀了这个忘恩负义的人。
这话针对的就不是义帝熊心了,而是针对项羽。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件事,还把各诸侯都牵扯进来,这就是刘邦的本事。本来原先那个伪命题已经过期失效了,这下又有了新的口实,于是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命题:为义帝讨公道,为各诸侯讨公道。刘邦心里并不是为了给义帝讨公道,更不是为了各诸侯,所以这个命题自然也就是一个伪命题。熊心活着的时候给了刘邦一次机会,死了之后又给了他另一次机会。这是熊心没有想到的。
【6.决策要慎重】
作为一名领导,做决策一定要慎重。领导是领路人,决定着方向,也关乎着许多人的命运,做事绝不能凭一时之气,要充分调查研究,才能得出贴切实际的判断和结论,工作上才能不走弯路,才会减少这样那样的矛盾。从这点看,熊心并不能算是一个好领导,更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领导。放羊的那几年,其承继先祖的领导才干,估计也像野草一样,早被羊给吃光了。除了本身才能的局限和天生素质的限制,熊心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也有着当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说,他有着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身份的变化。熊心一开始的身份是傀儡,这个他自己也清楚。就是当一辈子傀儡,也好过放一辈子的羊,这个他心里更清楚。项梁在时,熊心乐得在后方安逸享受、坐享其成。项梁死后,他看到了翻身的机会,急忙迁都彭城夺取军事实际指挥权,还把项羽降格使用,这个事干得漂亮。但是项羽在跟随宋义北上救赵的过程中,因为和宋义政见不合,一气之下杀了宋义,也没请示熊心,而是先斩后奏,控制了局面,才“报命于怀王”。熊心见木已成舟,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