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穴·伤不起的伪命题(2 / 16)
者,却因为项羽的反对和阻拦,满腔的热情化作了失望,每每想起,如骨鲠在喉。所以他恨项羽,恨项羽夺去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恨项羽的颐指气使、专横跋扈;而对这个命题,项羽内心是一直不认可的,他为这个命题而困扰、纠结,每每想起,心中便愤愤难平。所以他恨这个命题的制造者,也恼怒这个命题的受益者刘邦。于是,他向这个命题发出了挑战,向制造这个命题的权威发出了挑战,最后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虽然这个命题没能让刘邦遂愿,但他后来却一直在利用这个命题说事,就像他蒙蔽关中百姓时的“约法三章”一样,成了他大造舆论的工具,成了他攻击项羽、对付项羽的理论支撑。刘邦步步紧逼,最后毫无悬念地用这个命题将项羽逼入了死角。而项羽,则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命题,囿于其中,疲于应付。最后的结果是,命题的本身反倒被人们忽略了。没人再去追究这个命题最初的真伪,而是将它变成了一把衡量人和事的尺子:遵守这个命题,就是正义的、有理的;不遵守这个命题,就是错误的、无理的。
【3.伪命题的由来】
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个命题的由来。
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在楚地起兵后,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尊奉楚国遗孤熊心为楚怀王,树起反秦大旗。项梁、项羽的祖上世代为楚国的将军,本身就有很强的号召力,再加上楚国王室后裔的加盟,一时响应投奔的人很多,其中也包括刘邦的队伍,很快成为一支重要的反秦生力军。
楚怀王虽为共主,但并没有随军征战,而是定都在盱台(今天的江苏盱眙)。项梁则自号信武君,是楚国真正的掌舵人,带着汇集起来的队伍开疆拓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后来项梁与秦将章邯在定陶火并,不幸阵亡。主将战死,一时群龙无首,于是进攻的诸将纷纷作战略性撤退,退居到彭城一带。当时楚军主要有三路人马:吕臣一路驻军在彭城东面,项羽一路驻军在彭城西面,刘邦一路驻军在砀郡。楚怀王闻讯,觉得机会来了,急忙将都城从盱台迁到彭城,亲自指挥军队,由此也完成了从傀儡到实际领导者的转变。
这是楚国内部的情况,我们再说说楚国的外围。陈胜、吴广起事后,以前六国中除楚国以外的其他各国,也都纷纷举起反秦大旗,一时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秦二世胡亥于是派大将章邯带兵剿灭义军。章邯于是成了秦国名副其实的灭火队长,他最先对付的是楚国,因为当时楚国的气势最强、影响也最大。但项梁死后,楚军后撤,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