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穴·伤不起的伪命题(3 / 16)
气锐减,于是章邯便放弃攻打楚国,转而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赵国。章邯渡过黄河,北击赵军,与另一秦将王离合兵一处,包围了赵国的都城巨鹿。赵国一时处在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赵王歇于是派人向各路诸侯求救,当然也向楚国发出了求救信函。在这种情况下,楚怀王便重新作出军事战略部署,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国;一路由刘邦率领,向西进攻关中。出发前,楚怀王开了个誓师大会,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八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命题。
了解完这个命题的由来,我们接着来分析一下这个命题。
【4.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伪命题】
前面我们说过,命题错误与否,有时并不在命题本身。单看楚怀王这句话,是一点错都没有的。这不过是一个极为普通寻常的奖励机制而已,就像拴在驴嘴前的一张烙饼,引诱猎狗奔跑的肉包子,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丢出的诱饵。这个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如果每头驴嘴前都挂了烙饼,或是每条猎狗都有肉包子的诱惑,抑或说每条猎狗与肉包子的距离都是相同的,那么,这对于驴和狗们才算公平。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不能光看命题本身,还要看命题形成的前因、出台的条件,以及它是否体现了公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首先,这个命题的出台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项梁的战死。因为项梁的死,才让楚怀王熊心有了出台这个命题的机会。熊心本是项梁立的傀儡,扮演着义军精神领袖的角色,当时执掌军队大权的,或者说真正说了算的人还是项梁。包括熊心本人,都得看项梁的脸色行事。刘邦自己组织起来的那支小队伍,在遭遇秦军打击后,投奔的是项梁而非熊心,也能说明这一点。但是项梁在时,一切照旧。如今项梁一死,仓促汇聚起来的队伍群龙无首,情况便发生了变化。熊心因此看到了翻身的机会,于是忙不迭地从盱台赶到彭城督战,从后方走向了前台。
熊心迁都彭城,也有他的一番道理。他虽然没有实权,但在名义上,他的地位却比项梁高,如今项梁死了,他自然有责任、有义务过来掌控全局。再则也是因为恐惧,怕义军被剿灭,自己也得被列为主要战犯处死,所以过来稳定军心,不让这支刚刚拼凑起来、还不太稳固的队伍作鸟兽散。当然最主要的,熊心还是想趁机将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上,摆脱傀儡的尴尬处境。
至于到底为什么,暂且不去管它,这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