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穴·伤不起的伪命题(9 / 16)
东西。进而他还实施了更进一步的军事计划:东取彭城,欲置项羽于死地。
对关中王的渴望,还成就了刘邦的野心。如果事先没有这个约定,灭秦之后一起论功行赏,把刘邦封在哪儿就是哪儿,他也不一定有怨言。可正因为有这个约定,刘邦牢记于心,曾无数次憧憬当上关中王的妙处,反在心里扎了根,所以被封任巴蜀时便很不适应,那本是秦朝充军的地方,是个待开发的处女地。这种反差会造成刘邦政治上的躁动,也会激起他反抗的野心。
后遗症之二:命题者被杀。
这个命题最后终于表现出无穷的张力,就是刘邦和项羽矛盾的白热化。最关心这个命题的是刘邦,最讨厌这个命题的是项羽。其实最初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命题刚出台的时候,项羽就对它有意见,当时项羽并不想随宋义一起北上救赵,而是想跟随刘邦一起西进关中。虽然项羽想进关中并非想当什么关中王,而是为了给叔父报仇,为了彻底消灭秦帝国。但这一要求被否决,项羽无疑也会心生芥蒂,思想上有了疙瘩。
有疙瘩归有疙瘩,但项羽并没多说什么,还是服从组织安排,作为宋义的次将,随宋义一起北上救赵。那时熊心对项羽并不重视,不但不重视,相反对他还有所提防。因为熊心是他们项家拥立起来的,只要项家人掌权,他熊心就永远是个傀儡角色。项羽知道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没有实权,也改变不了这个决定。但后来的项羽就不同了,打败章邯后,他成了诸侯公认的首领,和当年的叔父项梁一样威风,他便不想遵循熊心的既定方针了。这倒不完全是对熊心本人有意见,还涉及一个威信的问题。大家把你捧上天,你还得向别人磕头作揖,怎么着他都别扭。所以飞黄腾达后的项羽,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想取消这个命题。
不过,项羽并没有像当初对付宋义那样对付熊心,他对熊心还是很尊重的。对这个命题的不同意见,他先是“使人还报怀王”,派人去彭城,请示熊心,问这事情是否还有商量。虽说项羽不是亲自去的,也算预先打了报告。况且当时项羽在关中,熊心在彭城,也不方便亲自去。结果人家熊心依然一副老大做派,劲头拿捏十足,回答得很干脆:“如约。”让项羽别琢磨别的,按既定方针办。
熊心这人你说他有主见也好,一根筋也好,都不是问题的本质。说到底,他还是囿权思想在作怪,是里子、面子在作怪。在熊心看来,他的话就应该是圣旨。别说他认为说得对,就是不对,你项羽也应该无条件地执行。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