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信念·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1)(12 / 22)
使。项羽对范增有看法,或者干脆说项羽看不上范增,也在情理之中。
而范增呢?被项羽误解,却并不解释,而是发了一通牢骚,直接拍屁股走人。纵然项羽对范增有想法,但这事也不能全赖项羽,使者回来就是这么说的。以范增的智慧,自然知道这里面的是非曲直,如果把问题摆出来,点明这是敌人的挑拨离间之计,项羽未必不听。可范增倒好,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不允许领导犯错误,也不对。
三是战场的原因。因为当时军中有了谣言,项羽做些暂时的调整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不信,不等于别人不信。他要稳定大多数人的军心,表现一个态度很重要。而且战场瞬息万变,不可预知的因素很多,防着点总不是坏事。曹操不是有句话吗?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蒋介石也说过,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所以项羽有这想法也不奇怪。这使用反间计的陈平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以前陈平追随项羽,后来不就反水了吗?还反过来用最卑鄙的手段对付项羽。身正不怕影子斜,你今后表现好,项羽自然会消除对你的误会,再次启用你、重用你也不是不可能啊。
除了无间道和反间计,刘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还使用过许多其他手段,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
【3.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事】
如果说无间道和反间计还算战场的手段,可以原谅和理解的话,是因为武力征服和智谋征服,不过都是战争中惯用的手法而已,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那么言而无信就不那么容易让人理解了。因为即便是战争,也要讲一定的规则,有一定的道义底线。
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西进关中,尽管一路磕磕绊绊,但总体还算顺利。只是在崤山关口,遇到了秦军很大的阻力。崤山、函谷关向来是进入关中的门户,拿下这两个关口,八百里秦川就如履平地了。秦王子婴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派重兵在崤山把守。刘邦想冲关,却被张良劝阻,神秘而不疼不痒地说:此关不可硬拼,只可智取。这就是谋士的作用,要都是硬打硬拼的,哪还显得出他们的作用啊。
要说这刘邦有张良相助也真是前世修来的福。这是张良第二次跟随刘邦。同刘邦一起投靠项梁后,张良便向项梁请求重建韩国,去保了韩王成,结果后来秦军反扑,韩国很快便丢城弃地,成了散兵游勇。这次刘邦西征关中,路过韩地,帮着韩王成重新收复了城池,为了表示感激,也为了让老朋友叙叙旧,韩王成于是独自留守,让张良跟随刘邦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