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信念·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1)(9 / 22)
菜用的杯盘碗筷都粗糙得很。使者回来,将情况向项羽一报告,于是项羽“大疑亚父”,对范增也起了疑心。
项羽怀疑范增,其实也不是怀疑他私通刘邦,或是在政治上有所图谋而更多的是一种不爽,一种被人小瞧了的不快。项羽未必就看不出这是刘邦的阴谋,是故意作秀给使者看,然后故意让使者给他传话,因为这事做得太过明显,且消息来自敌方阵营,即便傻子都能想明白,项羽不会想不通其中原委的。只是刘邦这样做,和使者这样说,会让项羽心里感到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会很自然地转嫁到范增身上,所以他会对范增有意见。还有,使者的传话其实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可想而知,那使者回来肯定不会替范增说好话,因为使者在刘邦那的遭遇,也很让使者自身没面子,不但一顿便饭就给打发回来了,还没给什么好脸色。而所有这些,都牵扯到了范增。所以,使者也会很容易将怒火发泄在范增身上,添油加醋一番也未可知。
有了以上这两个原因,即便项羽知道刘邦是在故意搬弄是非,挑拨他与范增之间的关系,那他对范增的好感也会大打折扣。
为了进一步说明项羽会对范增产生抵触情绪,我在这里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有一个领导,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瘦小枯干不说,形象还十分猥琐,穿啥衣服都别扭,加上领导日理万机,时常不修边幅,不知道的很难将他和人民公仆联系起来。可巧,他的秘书,却是伟岸挺拔,一表人才,面色红润起来油光可鉴,啤酒肚子也不小,颇具领导派头。外地同僚来此参观学习,领导常带秘书接见,对方总是先握住秘书的手寒暄一番,连道辛苦辛苦,把真佛给晾在了一边。如此几次,这个领导便对那个秘书有意见了,到底寻个理由,换了一个和他一样猥琐的人替代他。秘书工作尽心尽力,并没有得罪过领导,只是因为长得太像领导,所以让真领导对他有了意见。可见领导的意见有时是很微妙的,他们的感情有时也脆弱得很。项羽对范增也是如此。
有了成见,范增再说什么,项羽便有了逆反心理,听不进去了。范增想趁着大好形势,“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羽明知他说得对,却不肯听,听了岂不更说明我项羽不如你了?范增见项羽如此,知道他听信谗言,心里有了小九九,很生气,也不解释,冲项羽嚷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请骸骨归!”这仗不用打了,你和刘邦之间胜负已分,这天下肯定是人家刘邦的,你好自为之吧,我请求告老还乡,不再受你这份窝囊气。
要说这范增的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