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1)(3 / 22)
,分身乏术,刘邦感到机会来了,便趁机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关中。但刘邦此举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当时刘邦的实力根本无法和项羽抗衡,所以他让张良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张良致信项羽,说明只想要回失去的东西,绝无他念;二是让张良把田荣、陈馀写给各个诸侯要求联合灭楚的信给项羽看,把火引向齐、赵。尽管如此,也不能说万无一失。如果项羽选择暂时放弃与齐国交战,转而去对付刘邦,或者分出一部分兵力对付刘邦,刘邦都会很被动。
四是出兵彭城。如果说还定三秦仅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出兵彭城便是刘邦军事上一次最大的冒险了。刘邦还定三秦后,靠着关中的富庶,给养充分,一时兵强马壮,刘邦窥伺天下之心便蠢蠢欲动了。当时项羽正与田荣交战,后防空虚,刘邦看到了机会,于是东发彭城,一路上还联合几个小诸侯国,总计兵力五十六万,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刘邦当时兵力数量优势明显,但属于诸侯联军,形式上很松散,战斗力如何还很难说。况且彭城是项羽的根据地,民心所向,刘邦大军长途征伐,不占地利优势。所以刘邦此举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而且最后的结果是,项羽闻听刘邦占据了彭城,赶忙稳住齐地,率领三万精兵强将回攻刘邦,不但把刘邦打败,赶出了彭城,还一路追杀到了荥阳一带。刘邦还差点送了命。
第五,撕毁合约。鸿沟议和,是项羽由强势转向弱势的标志,但刘邦也没有灭掉项羽的十足把握,否则便不会议和了。前文说过,这是当时双方形势的需要。刘邦撕毁合约,追击项羽,此举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项羽的实力仍旧不可忽视。刘邦当时的计划是不错的,想与韩信、彭越合兵一处,一举把项羽拿下。没想到韩信、彭越二位按兵不动,刘邦一下便陷入了被动,这等于还是和项羽一对一,这哪是对手啊!所以又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后来刘邦不得不对韩信、彭越作出封赏许诺,二位这才出兵,也够悬的。
从刘邦的这几次冒险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刘邦的几个特点:
首先,刘邦不甘于平庸。这点从他放走徙人一事中就可以看出。刘邦完不成任务,肯定会被治罪,但也不一定被处死,关上几年,或是流放边疆做个苦力,总还有以后的活路。可当强盗就不一样了,由原来的政府工作人员,一下变成了政府的对立面,成为政府征剿的对象,逮住就是得死。也就是说,刘邦因为怕蹲几年牢狱,而选择了有可能被处死的道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