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1)(4 / 22)
其实,敢于冒险的人,骨子里都不甘于平庸。世上许多的冒险,本就是因为不甘于平庸才去尝试的。为了更高的欲望,他们情愿加大危险的系数。而正是因为这次冒险,刘邦才有了自己的队伍,有了一定的资本,有了后来成为一路反秦诸侯的可能。刘邦这份当断则断的果敢是很值得钦佩的。
其次,刘邦自我意识比较强。这点从他布兵函谷关和还定三秦就可以看出来。布兵函谷关,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将来是关中王,所以他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还定三秦仍旧是刘邦维护自身利益的延续。尽管刘邦一度在项羽的淫威下屈从,但在他心中,从来没有忘记那块曾经唾手可得的肥肉。所以一旦有机会,他就要夺回属于他的东西,哪怕要冒一定的风险。
第三,刘邦有时过于乐观。出兵彭城,是一次冒险。但这次冒险刘邦并不太当回事,也没认为它有多危险,特别是在他轻易拿下彭城之后,他便觉得万无一失了,所以他会饮酒高歌,热烈庆祝,从而也给项羽提供了反击的机会。
第四,刘邦的目的性很强。如果说还定三秦还有一定的理由支撑的话,那么鸿沟议和后的撕毁合约,则是完全不讲游戏规则了,就是单纯地为了达到置对手于死地的目的。也就是说,为了达到目的,刘邦甘愿选择冒险。
刘邦的每次冒险,可以说都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但最后刘邦还是冒险成功,成就了帝王伟业。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刘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他最多还是一路诸侯,而这一路诸侯最后能不能生存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相比之下,项羽则更富于冒险精神,项羽张扬外露的气质、不服输的性格,以及直来直去的处事作风,都决定了他是一个天生爱冒险的人。项羽的冒险不计代价,他甚至每次都拿生命做赌注,每次都是惊心动魄而又气势恢宏。这与其说是一种冒险,毋宁说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气魄。项羽身高体健,力能扛鼎,年轻气盛,朝气蓬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种自身的强大,也让他在面对危险时,从不考虑自己的安危。这让他的冒险变得酣畅淋漓,来得更加洒脱。
项羽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叔父项梁生活,受项梁影响,项羽也秉承了叔父敢于冒险的不安分因子。项梁杀人后,带着项羽一起去吴中躲避。陈胜、吴广起事后,会稽郡守殷通也想起兵响应,因仰慕项氏家族的影响,想拜项梁为将。项梁于是秘授项羽,在大堂之上杀了殷通,并“佩其印绶”,取而代之,从而拥有了反秦的第一支队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