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2)(1 / 7)
口可以致命,而脚趾则无足轻重。别说断个脚趾,就是少条腿,他还是汉王,还是汉军的主心骨。小命不保就不一样了,就会造成军心不稳,本来汉军就在死撑着,军心不稳的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了。从刘邦此举,既能看出刘邦头脑的灵活,也能看出他的韧性,绝不是轻易言败的人。
刘邦中箭,伤得很严重,本来应该赶紧卧床休息,御医伺候着。结果到了晚上,刘邦居然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可以一瘸一拐的,领导的悲壮之情反而能给将士以强烈的感官激励),“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挥挥手,让人们把心放在肚子里,顺便告诉人们项羽并不可怕,胜利终究会属于我们的。
刘邦被箭射中,想的仍是他的帝王大业,想的仍是如何稳定军心,战胜项羽。这种韧劲儿是项羽所不具备的。项羽的冲劲儿就这样被刘邦的韧劲儿一点点消磨着。而对于项羽来说,冲劲儿的消失,就会转变成一种生命的消极。
最后的鸿沟议和,其实就是项羽冲劲儿消失的一个表现。当时的形势确实对项羽不利,韩信攻破齐、赵二地,准备攻击楚国,项羽派龙且截击,结果全军覆没。加之彭越又再次攻陷梁地,断绝了项羽的粮道。刘邦又坚守成皋不战,项羽可以说已无计可施。所以才有后面的鸿沟议和,划水为界。
但是项羽不利,刘邦也未必就很有利,成皋被围困,虽然粮草不是问题,但终究还是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在前面说过,韩信和彭越也是有活思想的。最重要的是,项羽手上还有张王牌,就是刘邦的父亲,虽说刘邦嘴上说不在乎他父亲,但项羽真杀了刘邦的父亲,他不至于真去“分一杯羹”。毕竟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刘邦未必人性泯灭,况且连自己的父亲都保不住,如何在诸侯中立足?在下属面前颜面何在?所以刘邦尽管表面表现得不以为然,心里还是顾忌的。所以刘邦会先派陆贾去游说项羽,要求项羽放了自己的父亲,结果被项羽拒绝。
除此之外,项羽困兽犹斗,犹如破釜沉舟,刘邦未必会占得便宜。事实上,鸿沟议和也是刘邦先提出来的,刘邦见要不回自己的父亲,这才“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又派侯公去谈条件,这才有了鸿沟议和。刘邦如果一切尽在把握,也不会一次次去游说项羽了。但是项羽这次是彻底没了信心。他也没了继续对峙下去的心气儿,他疲惫了、厌倦了。他签完合约便迅速调转队伍,准备回老家休息。
至此,项羽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冲劲儿已然消失殆尽。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