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绝唱·天下的男人和女人的男人(2 / 11)
项羽的招,也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因为那些对他来说本就不算什么。
手狠的人外露,广武对峙时,刘邦数落项羽,项羽一怒之下,一箭射中刘邦胸口;心狠的人内敛,所以刘邦会捂住脚面,说伤到了脚趾。
项羽欲杀刘邦的父亲,是暴怒后表现出来的手狠;而刘邦无动于衷,谈笑自若,则是冷酷无情的心狠。项羽杀义帝,是手狠;刘邦利用义帝之死大造舆论,欲致项羽于死地,是心狠。
手狠的人,会显示一种霸气。项羽对别人手狠,对自己下手也狠,乌江自刎,彰显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霸气;心狠的人,会显示一种韧性。刘邦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锐气,也同样表现得锋芒毕露。
手狠的人在表现上多属于感性;心狠的人在表现上则多偏于理性。在项羽与刘邦手狠与心狠的对峙中,理性与感性的特性,也在二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2.感性与理性】
楚汉战争,与其说刘邦在军事上战胜了项羽,毋宁说是刘邦性格上的胜利,是刘邦的理性对项羽感性的胜利。
项羽与刘邦的矛盾,始于刘邦入关,而在鸿门宴之前,项羽轻易就相信了刘邦的解释,接着又在鸿门宴中故意放走了刘邦,这都是情感占据了上风。项羽负约,本是出于义愤,但他杀掉义帝,就有点操之过急了,只为自己一时的痛快,却没想到后果的严重,没想到会有人在这上面大做文章,说到底,还是太过感情用事了。
而刘邦呢,本来觉得关中王已是囊中物了,结果却被项羽封到了巴蜀(后来通过贿赂项伯获取了汉中),心里自是不甘心。但他知道彼时还不是项羽的对手,现在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他不动声色,还烧掉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以示今后再无染指关中之意。而在刘邦内心,是没有一天不想杀回关中的,他只是在等待时机。当项羽与田荣火并,无暇他顾时,刘邦便毫不犹豫地还定三秦,进而还东伐彭城,直捣项羽的老巢。这个态度的变化,就充分体现了刘邦的理性:他不会轻易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在楚汉最初的军事对决中,项羽一味猛攻,刘邦处于被动,却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慢慢调整战略,慢慢将被动变为主动,他一直在用理性的态度去应对项羽感性的冲击。在相持阶段,双方人困马乏,项羽开始表现得焦躁,居然要和刘邦决斗,刘邦其实也很焦躁,但他在更为焦躁的项羽面前却表现得悠然淡定,是理性战胜了情感。广武对峙时,项羽威胁刘邦要杀刘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