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绝唱·天下的男人和女人的男人(4 / 11)
同。对人的态度,其实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刘邦随性,自然不会将感情放在第一位,那么在表现上就会很理性;项羽待人诚恳,说明他和人交往是投入感情的,在行为上自然也就很感性。
无论感性还是理性,都是对一个人性情上的总体把握。事实上,人的性情不可能这么泾渭分明。感性的人也有理性的一面,理性的人,也会有感性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人只有在完全放松,或是受到强烈刺激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才是这个人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这种情感平时是不易被察觉的,因为人生极难平淡如水,也绝少大起大落,所以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多。虽然不多,但也终究会有。幸好,项羽和刘邦都分别经历过这两种情况。最能体现他们彼时心境的,是他们各自做的两首诗:《垓下歌》和《大风歌》。从中,我们既能看出他们的胸怀、理想和抱负,也能看出他们在性情上的本质区别,堪称两首生命的绝唱。
【3.至情至性的《垓下歌》】
在垓下合围之前,项羽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个铁铮铮的汉子。他身形高大,表情威严,易于发怒,霸气十足。总之,他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他完全凭感觉做事,两军阵前毫不含糊,有着超人一等的自信。只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稍稍流露出那么一点点焦躁。这是性情使然,因为他本就不是拖泥带水的人,他喜欢快刀斩乱麻的爽快。
当然,他也有一点点对战争的厌倦,犹如时下忙碌的白领,做完一天工作回家,歪倒在床上,不想说话、不想任何事,只想静静地待上一刻,出上一会儿神。所以,鸿沟议和后,项羽立刻起营拔寨,回军彭城,想去享受那份阔别已久的安逸。但是项羽想错了,战争远未结束。刘邦终于背信弃义,撕毁合约,将战争推向了高潮,也把项羽推到了死亡线上。在垓下,项羽终于走入了人生的困境,他多年来紧绷着的情感也一下子迸发出来,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豪迈人生,也毫不掩饰地尽显了他的孤独与脆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管这人外表是多么地强悍。也许,越是强悍的人,其内心会更加脆弱,因为他们的脆弱一直被外表的强悍包裹着、掩饰着,不易被人察觉。或者他们更愿意以强悍的形象示人,而不愿轻易将那种脆弱表露出来。不管哪一种,我们都不能不承认:那种脆弱一直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只是积蓄久了,当它爆发时,会来得异常猛烈,猛烈到你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一个傲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