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8 / 8)
体专访时,John Berger坦承,“非事件式疗法”的疗效确实较不亦掌握。“是这样:由于梦境中缺乏明确事件作为主轴,仅保留某种‘氛围’,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对于部分心思较不敏感的患者,可能较无法体会梦境中所夹带的情绪。这种状况下,自然难以产生明确疗效……”然而法定精神疾病之疗法,首先必须确保该疗法之安全无虞;加之以若“虚假记忆”普遍发生,除于病患之日常生活产生困扰之外,更将使得疾病诊断因之失准,甚至因此误诊。举例而言,原先并无妄想症状之纯粹忧郁症患者,即因产生“虚假记忆”,进而导致医师将之误诊为忧郁症合并妄想症状;此类案例亦时有所闻。整体考虑下,人类联邦政府依旧维持原先态度,禁止“事件式治疗”,仅核准“非事件式治疗”。但由于“事件式治疗”确实较有成效,且先前已行之有年,技术成熟而普及;此种旧式疗法遂转入地下,禁不胜禁。
此一状态(地上“非事件式”、地下“事件式”)历经数十年,虽则“非事件式疗法”之疗效亦已有所改进,费用亦已降低,但截至目前,大致依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