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3 / 6)
,便只管一气儿往下看去,只见石咏的条陈上特别针对这头一次国库券发行,制定了很多细则。
例如,头一次国库券发行,建议期限为三个月,也就是三个月之后,国库赎回这些国库券。国库券的利率定为月利一分八,这在市面上是一个不算太高的利率,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五两银子这样的小额出借,能得到月利一分八的利钱,市面上是绝对没有的。此外,石咏建议由类似织金所这样的地方承销国库券,因为织金所这样的买卖能够接触到很多手头有些余钱,又不知该投往何处的主顾。
十六阿哥便微闭上眼,将整个过程虚想了一遍,睁开眼问石咏:“三个月,会不会太短了?”
石咏当即道:“三个月到期之后,立即发第二期,第二期便可以发一年期的国库券了。待到百姓们见着了这个的好,往后三年的五年的,乃至十年的,都会有人买。”
十六阿哥一下子明白了,兴奋地双掌一击:“是这个理儿!”
石咏的理由很简单,任何一样新鲜事物,总有个试一试的过程。三个月是个很短的期限,所以很快能满足百姓们尝试一回的心理。三个月之后,真金白银加上利钱全部还到他们手里,百姓才会真正对“国库券”产生信任。三个月说长不长,比起一年三年五年,百姓更愿意尝试一下这三个月就能尝到甜头的机会,而三个月其实又不短,到时户部铁定已经将各省赋税收上来,到时要兑付这国库券,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茂行,来来来,爷现在浑身是劲儿,咱们该将这个章程再做细一点,做好一点,咱们想的可不止是眼下这一回,该是往后很多年里,这一期一期的国库券该怎么发,怎么用。将来不止是在京中,在全国都能将这个‘国库券’发行下去。”十六阿哥一下子打起了精神,顺着石咏提供的这个思路往下想。
十六阿哥这个状态正中石咏的下怀,这一位长期管理内务府的钱粮,对户部的财政也有了解,他本人又是个聪明的,一旦打起精神,各种主意便源源不断而来,甚至想到了很多石咏原先未想到的方面,比如说这国库券发行之后是否可以提前赎回,是否可以在民间相互转让,兑付时,户部事先如何准备银两,又通过什么渠道兑付银两……事无巨细,竟都教十六阿哥想到了。
于是两个人在一处,又将各种细节逐一敲定,随即石咏主笔,十六阿哥润色,两人写了一份厚厚的条陈出来。条陈做出来先拿给十三阿哥去看,十三阿哥一见到,又惊又喜,与十六阿哥和石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