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番外一 太平盛世(2 / 4)
下来。
而根据他收到的消息来看,皇帝虽然没有给过他任何回复,但他的奏折应该是看过的。其中一封讲东南渔业的,甚至还被皇帝拿出来示诸廷臣,认为颇有见地。
但余敏程恐怕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到,最终让自己还京的,不是那些山川水文地貌的记录,而是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西南时,听说某地夜间频频出现鬼火,十分吓人,然后亲自前去考证了一番。证明应该是当地土壤之中含有某种易燃的物质,因此才会有此等奇景。
有头有尾,有理有据,又解决了一个封建迷信的问题,这篇短小精干的文章他本来是送给朋友品评,结果在京城的传播度竟是不低,成了脍炙人口的绝妙好文。
然后这名声传进了宫里。
之后不久,农事部派驻西南的官员带着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农赶来,开始在那鬼火烧过的地面上试种粮食。而原因是皇后看了他的文章之后,认为他对鬼火出现的地面的描写很符合“土地肥沃”的特征。
余敏程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据他所知,农事部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试验田”,主要是为了测试不同的种子在不同土地上的生长情况,以便培育出更好的粮种。现在再增加一个,也很寻常。
然而这一年年底,这片无心插柳的土地获得了大丰收。而后根据农事部的研究,这里的土壤之中的确含有一种物质,它能够使粮食增产!
工部随之派人前往,探测并开采出了这种被命名为“磷”的矿物。
虽然如何用它制造出能够增加土壤肥力的肥料,令全天下的粮食都增加产量,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作为发现者,余敏程的功劳却是毋庸置疑。
他被召回京城,官职连升三品,跨过了五品这个坎,迈进了朝廷的核心。
但是随着各项研究的展开,却越来越发现,最初对磷矿的各种功用,估计得还不是很准确。越来越多的用法被发现,而余敏程的名字,也自然被所有人记住。他的那篇文章,更是遍传天下,就连不读书的百姓,也能随口说出一两句。
荣耀来得如此快,而且如此轻易,又是在自己从未想过的领域,余敏程居然觉得有些不习惯。
于是,在回到京城的第二年,他又上了一本奏折给皇帝,表示自己在外面懒散惯了,就算回到京城也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还是希望能继续出去,把作为采风使的工作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