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番外一 太平盛世(3 / 4)
皇帝沉吟良久,最终批了“准奏”二字,又叮嘱他到了其他地方,也要细心观察不同之处,争取发现更多利国利民的东西。
余敏程:“……”
又过了几年,成熟的磷肥被制作出来。只需要将一点点肥料化入水中,浇在农作物周围,便可以大大增强土壤肥力,令作物丰产。
在这种肥料可以稳定批量生产之后,整个大秦的粮食产量便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风调雨顺之年,土壤肥沃的良田甚至可以达到产量翻番的程度。
然后李定宸惊讶的发现,大秦的粮食快吃不完了。
即使还要供给整个北方草原民族,也完全足够。毕竟除了本地所产之外,安南等地每年同样能够出产无数粮食。
李定宸可不是刚富起来的土财主,坐在自家粮仓里,睡着都能笑醒,却不知道这些粮食该怎么用法。有了足够多的出产,朝廷就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酿酒业兴起,除粮食之外的其他种植业同样也开始兴盛,丝绸、茶叶、桑麻、瓜果蔬菜……一片土地能养活的人多了,自然也有一部分人离开土地,去学手艺或是经商,市面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百姓们的生活需求自然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农家有了多余的粮食,养殖业也开始兴盛。在院子里喂养些鸡鸭鹅之类,不但可以增加收入,也可改善生活。更有人专门以此为生,扩大规模,做成远近闻名的大户。
这些变化,都一一看在余敏程的眼中。
直到现在他也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但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心中还是不免激荡起几分情绪。
这天余敏程途径一座小镇,停下来在路边的茶棚里喝茶,却见这主人家只有一个待客的老妇人和一个看火的小丫头,不由心生恻隐,出声询问。却得知这户人家的男人都去参了军,结果留在西北没能回来,只留下家中老少三个女子支撑门户。媳妇年轻守不住,再嫁了,便只有老妇人带着孙女过活。就在路边支起摊子,摆个茶棚营生。
这么一说,听起来日子凄惨得很。但等余敏程细细问完,却发现自己那一点同情心却是全无必要。
家中虽然没有男子,但官府给了抚恤,又优免了所有徭役赋税,周围的邻居也肯多照顾。这茶摊摆出来,一日也有几十个铜钱的进项,足够两人过活。
看这老妇人的言谈举止,虽然目不识丁,却自有一套礼节。面上不见风霜愁苦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