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民团,民团(3 / 4)
这十三个村庄有大有小,规模最大的大旗庄、大王庄差不多有千把人口,小王庄、张家庄那样的袖珍型村落则只有三几十户人家。十三个村落的百姓们沿河而居,全都聚拢在青泥河的河湾之内,彼此鸡犬之声相闻多有往来。比如说孙家庄和大旗庄之间仅仅只隔着一道土岭子,那边有人骂大街这边都能听的清清楚楚,除了村落的名字不同之外,其实已经可以算是“同村人”了。
李吴山李老爷在大旗庄办民团募民兵,给出的待遇极是丰厚,各村各庄的乡亲们纷纷前来加入,让民团的规模再一次急剧膨胀。
和大旗庄的乡亲们一样,大家如此热心的加入民团,并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讨生活过日子。
李老爷给民兵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与其打短工做苦力,还不如直接给李老爷当民兵来的爽利,有吃有喝还有谷子和盐巴,若是能够成为一等兵,不仅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月份前,冬夏季节还有补助,这么美滋滋的营生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哩。
辛辛苦苦的给地主家扛长活打短工,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斗粮,就算是再怎么愚笨之人,也能算出民兵的好处来。
当民兵,隔日训练一次,根本就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傻子才不干呢。
尤其是李老爷把那片河滩地作为彩头分给在比赛中获胜的民兵之后,很多年轻力壮的后生心思就开始活动了:只要训练的时候肯卖力气,就一定能够在今年夏天的比赛中获胜,到时候就能分到几亩上好的水浇地了。
沿河十三庄的总人口才不过六千多人七千不到的样子,光是加入民团成为民兵就有六百多人,几乎把这一带的年轻丁壮抽调了一小半,真可以算是全民皆兵了。
李老爷的民团不光需要能踢能咬的民兵,还需要其他人手。比如说做饭的帮厨、帮灶,整备器械、分发粮米的帮工,反正只要肯吃苦,总能找到一份工作。各村子的闲汉和健妇们无不趋之若鹜,纷纷来到大旗庄找一口饭吃。
算是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依靠民团吃饭的人数已经破千了,差不多相当于沿河十三庄每两家就有一个参与其中。
现如今各个村落的人们说的念的都是今夏的比赛,除了刻苦训练之外,全都把心思用在如何作战上。
怎样才能打出更好的配合,怎样突进,怎样进攻,怎样才能在比赛中击败对手,等等这些本不属于乡民范畴的东西全能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