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2 / 7)
原则,虽然京城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却从未说过一个“求”字。
“小友可是遇到了甚么难事?要我说呀,你真遇到了什么事情,还是找你们李大帅比较好,若是连他都解决了,找我这个糟老头子恐怕也是无用,哈哈……”
“这事李大帅不管用,必须要找程老太爷才能办理。”
“哈哈,还有什么事情是他李吴山解决不了的么?”程园毕和李吴山素来就不对付,而且他从来都不掩盖这种态度:“小友这么说,我倒是有兴趣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啊说来听听。”
“程府南边的那一方田地,就是去年种了胭脂稻的那一方田……”
“你就直说是义学堂外的那块田地好了。”
“就是那一方田。”教书先生面带微笑的说道:“晚辈恳请老太爷能将那一方田地佃给我,这佃租么……却也好说……”
那一方田地约莫有五六十亩的样子。
程园毕虽然早就从官场上退下来了,毕竟曾是大明王朝的宰辅之臣,光是复隆皇帝当年赏赐下来的“养老恩田”就有不老少,区区几十亩地对于程家而言不过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
本着君子不言利的原则,连程园毕自己都不清楚他的名下到底有多少田亩有多少佃户。
“佃我家的田?”程园毕饶有兴趣的上下打量这位教书先生,就好像是刚刚认识他似的,很是不解的问道:“那块地好说,我只是想知道你佃去做甚?”
“佃了田地当然是要耕种的了。”
“你?耕种?”程园毕当即就笑了:“虽说我已老眼昏花,连书本上的字迹都看不大清楚了,但看人还是比较准的。据我所知,小友绝非是那牟利之人,想来佃了那些田地是有别的用途吧?”
这个教书先生虽然清贫,却是志向远大之人。佃几十亩田地,确实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但是这个教书先生肯定不是在乎金钱的那种人,以他的军功和贡献,只要他愿意随时随地都能在官府中混个肥差,岂不比辛辛苦苦的耕田种地要实惠的多?
这种人,从来就不在乎金钱和个人待遇,作为李吴山的学生,他们全都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全都拥有坚定的信仰。
这种人,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普及义学堂,却仅仅只拿着微薄的补贴。若是说他想有了求利的心思……那绝对是对理想主义者的莫大侮辱。
再者说了,就凭他的见识和本事,随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