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争(2 / 7)
但增长率去已经下来了,出现了明显的衰竭势头。
总量的增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李吴山的海外扩张:对于朝鲜、倭国的占领和压榨,虽然李吴山拿走了大部分利益,但朝廷也因此受益,得以实现商品倾销,因此产生巨额的贸易顺畅,掩盖了国内发展的不足之处。
虽然每年都会产生千万上下的盈余进入到国库之中,但这种盈余越来越少,同比增长率已经为负数了。
最大的原因就是开支太大,朝廷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
除了需要支付很大的战争成本之外,就是越来越庞大的官僚体系,同时还有田地兼并的自次出现。
朝廷的税务之地依旧沿用了复隆朝,而当年的复隆皇帝借鉴的是李吴山的做法:按照人头缴税。
虽然做法相同,但到了具体的实施环节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北地的所有土地都已收归国有,名义上属于李吴山和整个大旗军,所有人都是大旗军的佃户。而长江以南的土地改革则没有那么彻底,存在大量的超级地主。
而工商业的发展,让很多农民脱离了土地,更加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因为税务制度是单纯的“数人头”方式,很多农税其实根本就没有进入到朝廷的视野范围之内,这种情形就和崇祯朝非常类似了。
假以时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超级大地主出现,虽然不敢说一定会重蹈崇祯朝的覆辙,却已经有了那个苗头了。
“这两年来,一直在吃复隆朝的老本儿,实际上国库已经有了亏空。因为兴宗成皇帝和永王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造成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可以暂时吃一吃老本亦无大碍,但却不得长久。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必然山穷水尽……”
在目光深远和深谋远虑这个层面上,翁太后还是政治上的新手,和成熟老练的长平公主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财政收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增长势头已经严重下滑,那么加税也就成了一个选项。
但是,朝廷没有忠勇公李吴山那样的实力和控制力,贸然加税的话,恐怕会引起激烈反弹。
这就需要老练且又圆滑的政治手腕儿了!
加税肯定会得罪人,但却不能得罪所有人,拉一派打一派就是最实用的做法。
长平公主已经想好了一个加税的操作手法:阶梯税制。
原则上,还是数人头的纳税方式,这一点保持不变。以二十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