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光复汴京(三)(4 / 6)
郊野外,你可曾忘记?常州数十万百姓给你们赶来填护城河,你可曾忘记?这就是你说的惩无道?是你们无道,还是谁无道?”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任他忽必烈巧舌如簧也是难改铁的事实,由不得张口无言。
这些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将士们是个个知晓,人人气愤,乍闻李隽重提这些悲惨之事,无不是气愤填膺,在廖胜功和郑静和的率领下齐声呐喊“还我河山!”
等将士们不再呐喊,李隽语重心长地告诫忽必烈,道:“忽必烈,你可知道得民心者得到天下?”
得民心者知得天下的话,忽必烈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就是没有这一次的印象深刻。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由李隽来告诫他,让他感到屈辱。正待反驳,李隽根本就不给他机会,接着道:“鞑子只知穷兵黩武,不恤民力,不拾民心。而我大宋朝历代君主,本仁慈之心,以圣人之道化育尔等冥顽,尔等不体圣人之意,一意孤行,兵连祸结,生灵涂炭,黎民十去其八。尔等之罪,罪在不赦!”
南宋那些皇帝,说实在的,没什么可称道处,李隽对他们也是没有好感,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给他们遮羞,把他们的无能说成“本仁慈之心,以圣人之道化育冥顽”,李隽心里真不是个味。
要是不给这些无能的皇帝遮羞,那么在气势上就会落了下风,这叫不得不为。折辩就是这样,好的一定要说,不好的还要说成好的,这是折辩的诀窍。
“你才是真正的颠倒是非黑白,南朝的皇帝中除了你现在非常不错外,都是无道之君,居然给你说得冠冕堂皇,打扮成仁君,气死朕也!”忽必烈再一次领略到李隽的辩才,正要扳回来,就在这时,一队宋军士卒快马来到城下,举起手中的火铳,对准了忽必烈。
巴布尔见机得快,叫道:“不好。皇上,快退!”也不管忽必烈的感受,和一众侍卫把忽必烈拖开。他们刚走开,一阵砰砰之声大作,是宋军士卒手里的火枪发威了。要是忽必烈慢得一慢,肯定给打成筛子。
忽必烈出现在城头上,正是干掉他的良机,要是做掉了忽必烈,其中的好处有多少,只要神经正常都想得到。李隽虽是对忽必烈大有好感,也不会错过这个良机,一边和忽必烈折辩,一边用手势示意廖胜功调些火铳手来收拾忽必烈。没想到竟是给他逃了,李隽很是惋惜道:“要是有火炮,对着轰,还来得及。”
“皇上放心,臣还调了三十门钢炮。”廖胜功的回答让李隽心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