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10 / 21)
“万人敌”的关羽当用什么刀?
当然是,万人双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用山铁锻造而成,想来应是十分锋利,关羽屡次亲自披挂上阵。
在站场上,生死存亡除了自身的武力外,完全取决于手中武器的锋利程度,若是把平常刀具,刚砍翻几个小兵,刀刃就卷了,那不就是等于将自己的性命送给了别人。
此刀伴随着关羽征战多年,深受他的喜爱,荆州被夺后,他怕这刀被敌人的宵小所有,大是浪费,因而投入水中,这世间也就从此少了一把可供人玩味的利器。
简评:“最匹配的刀。”
新亭侯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张飞,初拜新亭侯,命匠炼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后范强杀飞,将此刀入于吴。
刘备平定了江南(荆州及其周边)之地后,张飞才被封的新亭侯,那时意气风发,正当壮年,于是,命著名铁匠取赤珠山的山铁打造了这把新亭侯刀,随身携带,四处炫耀,令得诸名将暗羡不已,纷纷防效。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所杀,急于报仇心切的他,大醉之下,用鞭子为稍有延误的张达、范强好好地备下了一次“糖妙栗子”宴,两人因实在难以下咽这份丰厚的宴席,趁着夜的黑,将请客的主人给活活的扼杀之后,并把这把酒席上的赠品,行凶的好工具,“新亭侯刀”带到了东吴,敬献给了未来的主子孙权。
简评:“最代表身份的刀。”
太一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钟会克蜀,于成都土中得一刀,文曰“太一”。会死,入帐下王伯升,伯升后渡江,刀落水。
这刀虽因三国人物闻名,却显然不属于三国时代的产物,估计是在地下埋了好多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对于它的出现与消失,只能用用八个字形容:“来得突兀,去得突然。”
简评:“最难懂的刀。”
宜为将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郭淮,于太原得一刀,文曰“宜为将”。后遂为将军,及与蜀将战,败失此刀。
只是说“得一刀”,不知是请别人造的,还是心甘情愿别人送的,也不知是当时打造的,还是更为久远的古代东西,再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