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富春江在瑞安(1 / 7)
中国浙江,富春江。
富春江下切中生代火山岩,形成长达24公里的著名七里泷峡谷。两岸岩石陡立,层峦叠嶂,山水相映,景色秀丽。曾先后在大小语文考试中反复出现的填空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便是南朝梁骈体文名家吴均在所写《与朱元思书》中对富春江山水之美的一种由衷赞美。
富春江处于钱塘江中游,由北支新安江和南支兰江在建德县梅城汇合而成,早就是杭州、上海通向浙江内地、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的重要水道。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县;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称钱塘江。
赫赫有名的严子陵钓台便隐匿于富春江一段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的区域之内。钓台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存的东、西钓台,雄峙江畔,离江面七十多米,背倚青山,下临绿水,掩映在葱茏的古木丛中。东台为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处,西台为南宋遗民谢翱恸哭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处,又名“双台垂钓”。此为富春江上风光最幽美的处所。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高士,汉族,浙江会稽余姚人,妻子梅氏。严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想起严子陵,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夫,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据史书记载,刘秀在几经努力之后,某日终于将严子陵请到了自己宫中。这对曾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这夜仿佛又找到了当年两人聊天时酣畅淋漓的感觉,及至夜深,光武帝刘秀便索性与严子陵同榻而卧。甚至,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光武帝的肚皮上,刘秀也毫不介意。结果第二天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有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听完后不禁哈哈大笑道:“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
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啊——”眼圈黑得颇得几分国宝熊猫神韵的胡林楠打了个长长的哈欠,放眼富春江两岸处处皆透着一股精神劲儿的天地万物,越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