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决心(7 / 10)
制的迹象。
“然而,与以往的《朝元图》不同,永乐宫壁画中的六帝二后,有一男一女两尊主神的身份很是特殊。男为帝王之装扮,圆面长须,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青色衮服,双手合于胸前,持笏板;女则肩披霞帔,头戴蟠龙凤冠,绿色帔帛绕肩,胸口的璎珞上装饰着一个巨大的‘震卦’。从衣着和二人身后跟随的翊圣真君、天猷副元帅和十二元神来看,他们应是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和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简称木公、金母。
“但是,在传统《朝元图》的神祇序列里,这对配偶神从来没有作为主神出现过,为什么他们会突然现身于永乐宫?秘密掌握在一群画匠手里。
“1320年的一天,来自朱好古画坊的画工结束了稷山兴化寺的工作,辗转南下,来到位于黄河北岸风陵渡旁的永乐镇,在这里,他们即将为那座被搁置多年的道观永乐宫,绘制壁画。
“作为专事寺观壁画的画工班子,朱好古画坊在晋南一带颇有声望。翻阅山西襄陵的县志可知,朱好古本人擅画山水人物,他的几个门人张伯渊、张遵礼、李弘宜、王椿也都是能独当一面的高超画手。徒弟之下又广收门徒,使得这个画坊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精准细腻,设色古雅又不失鲜艳,特别是迤逦舒展的线条,生动地刻画出仙人柔软的发丝、轻若飘举的衣带。这个风格传承自唐代吴道子。
“不过,朱好古的画工班子之所以能够名震晋南,不仅仅因为他们秉承了前代的艺术特色,还因其中另有妙法。
“创作壁画时最大的难题是巨大的壁面难以控制,于是绘制前,画师通常会先在纸上用白描的手法画出图像的草稿或是小样,再据此描摹到墙壁上。这种画稿被称为‘粉本’。粉本既有整体的壁面设计稿,也有单个人物的图像。除了在绘制壁画时使用,还可以保存在寺观里作为日后修复的蓝本。粉本是画工创作的重要依据,同一个粉本常常被反复使用。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不同的区域、寺观里见到形象相同的神祇图像。
“1934年11月,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办的一个中国文物展览上,一件据说是出自晋南平阳府附近龙门寺的大型壁画,引起了西方艺术界的关注。三年后,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了这件被改成十二幅卷轴的壁画,并将它们还原成两幅壁画,重新修复、安装到墙上,命名为《神仙赴会图》。在这两铺位壁画上,59个列队前行的道教神祇,在画面构图和人物细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