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决心(8 / 10)
的刻画上,与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如出一辙。种种迹象表明,这幅早于永乐宫绘制的壁画,同样出自朱好古画坊,并且很可能与三清殿壁画《朝元图》使用了同一个粉本。
“那幅现存于加拿大的《神仙赴会图》上的六位主神:东壁的紫微大帝、玉皇大帝及凤冠中带有‘坤卦’符号的后土,与永乐宫基本一致;西壁的三身神祇,第一位是穿道袍、戴道冠的老者,左右肩装饰天日月纹样,下部为仙山纹,当为道教祖师老子,此处代表勾陈天皇。耐人寻味的是,在他背后,还有两个打扮特殊的神仙,其一着帝王装,衮冕上装饰着帝图十二章;其二头戴金凤冠,外衣右肩上有一个绿色的婴儿图案,婴儿头向下,为下降状,手里捧着一朵莲花。
“‘帝图十二章’又名‘十二章纹’,通常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图案,因绘制在天子的衮服上而得名。虽然六尊主神中,四位男神均为帝王装束,但能在衮服上绘制十二章,其身份显然非同一般。而朝服上绘有降生婴儿图案的女神,似乎是一位母亲的形象。据考证,这两人便是宋王朝的赵氏先祖——圣祖、圣母。
“查阅《宋史》104卷,在‘封禅’一条记载,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即1012年十月做了一场梦:昏睡中的宋真宗在梦里依稀听到元始天尊对他说:赵氏始祖本是人皇九兄弟中的一位,唐时落入凡间,主赵氏之族。
“梦醒后,真宗便将圣祖降临一事诏告下,并为先祖奉上尊号‘圣祖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母为‘元天圣后’,并在京师的玉清昭应宫设圣祖殿。又诏示天下州府军监天庆观,增置圣祖殿,其中供奉的圣祖、圣母的形象,也要比照玉清昭应宫的圣祖、圣母形象来制作。这场轰轰烈烈的神化赵氏祖先的活动,在民间一呼百应,圣祖、圣母显灵的故事层出不穷,二圣也成为宋代道观的常见主神。
“不难想象,蒙古人上台后,曾经叱咤风云的赵宋先圣地位一落千丈和二人有关的文献、图像都遭到系统性地清除。元灭南宋后的至元三十年,即1239年,忽必烈曾下严令毁掉南方道观所有的圣祖殿,成宗铁木耳也于两年后诏毁南方天庆观的圣祖像,如果有道士胆敢私藏圣祖、圣祖母像,就会被处以极刑。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下,能够存留至今的有二圣形象的宋代道教造像,大都地处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比如四川安岳县的狮子岩造像和大足南山三清古洞造像等。南方尚且如此,北方形势更是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