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女人见证之年代 (3)(14 / 23)
前提之下的追求意识,是最公开、最大胆、最不受束缚的。
那么,受美国文化影响的美国女性,是否都非常嫌贫爱富,非常的傍富豪没商量、攀权贵没商量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否。这又为什么呢?道理简单,因为90%以上的美国人处于生活水平比较高而又彼此差不太多的情况之下。贫富悬殊在西方许多国家并不像在中国呈现得这么咄咄逼人。一个嫁龄女性即使漂亮,她的选择范围无非辐射向两个方面:或者辐射向极少数的富者权者,或者辐射向大多数的男人群体。而她们要求达到的生活,倘不过分奢侈,又几乎是大多数男人都能和她共同奋斗达到的。这使她何必整天去做“灰姑娘”的神话梦不醒?又何必非要去傍富攀权?于是,她决定嫁不嫁给一个男人,考虑的因素,反而比较能够超越于物质之上。
在贫富悬殊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作为社会现象愈演愈烈的时代,女性的心最容易被物质所诱惑。而物质对她们的诱惑力,远远强于文化束缚对她们的影响。她们拥抱住物质而反叛文化时,她们以为她们拥抱住了女人的幸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某些女人以她们比男人敏感的神经,触觉到了时代的兴奋的中枢区。它反射给她们的信号是,欲望时代的集贸商场即将大开张,你有什么可交易的?容貌即资本,青春即股票。它并且暗示她们,二者之和,远远大于一个女人头脑中所可能容纳的全部知识的价值,就像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样。
那时,社会行业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程度。即使有才干的知识女性,倘要凭其才干和知识获得比普遍的女性多的收入,仍几乎是痴心妄想之事。
于是她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由国内转向国外。在国外,对才干和知识的尊重毫不含糊地体现为金钱的结算方式,并且是以美元兑换价值的。而那时在中国,通过金钱对才干和知识进行结算的方式,仍是一种扭捏的、暧昧的、遮遮掩掩甚至偷偷摸摸进行的方式,仿佛有悖于全体中国人对才干和知识的常规思想观念。谁若获得了数千元的奖金,肯定引起嫉妒;几万元的奖金,会成为轰动性的新闻。那时在中国,只有“走穴”的歌星例外。
有才干、有知识的女性尚活得这么憋屈,企图潇洒也潇洒不起来;那些没才干、没知识甚至一无所长,却有容貌资本、有一大把青春股票的女性,又怎会自甘资本闲置、股票贬值呢?而在中国,她们历来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向往是最强烈的。这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关于女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