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怪之八十年代 (2)(3 / 4)
可能性大概是和因此而拒绝他的可能性成正比的。
我们在该表现得矜持一点儿的时候没有表现得矜持一点儿,倒是当我们的愿望落空的时候,我们的矜持似乎表现得难能可贵。
“请给中国一次机会吧!”——我们的愿望已经表达到这种地步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虔诚地祈祷中国的愿望实现?
我们正在招待所里各自投入地分析有利于中国或不利于中国的因素,一位西安朋友进入房间,打断我们之后神情沮丧地说:“都别自作多情了,中国没戏了!”
大家怔愣片刻,面面相觑。
我问:“你怎么敢断定?”
他说:“我刚才打电话问了一位搞‘易学’的大师,他说中国代表团将高兴而去,扫兴而归。”
于是大家都七言八语地嘲讽他,都说让他的“大师”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这儿没有“易学”弟子,也没人信“易学”大师神神道道的那一套。他自讨了一场没趣儿,坐不一会儿,怏怏地离去了。
他离去之前跟我打赌,如果中国申办成功了,他请我们到西安最好的饭店去撮一顿;如果中国的愿望落空了,我得将我新出的四本书各送他三十本,还要签上名。大家怂恿我答应,我答应了。他走后,大家就谈论了一阵应该让他请我们上哪儿去撮一顿,以及该点些什么上档次的菜,有人还格外认真地找张纸记下来。
中国乃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它的老百姓早已习惯了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抗日战争,很具体。中国老百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八年就取得了胜利。比如解放战争,也很具体,只不过用了三年,也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跃进”、“人民公社”,也都是目标,尽管荒唐,但老百姓照样砸了锅投进高炉里去,领着孩子老婆到公共食堂去喝野菜粥。从前也可以说,毛泽东本人的头脑就是一切目标的“存盘”。他大手一挥,指出一个遥远的目标——共产主义!老百姓全信。他又大笔一落,提出了一项项近的目标,老百姓便老人家怎么说怎么干,图的是当一个中国老百姓的省劲儿。虽然只不过是头脑省劲儿。现在则很不同了,毛主席不在了,老百姓的思维开始启动了。他们不再相信远的目标了。有一句据说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在老百姓间广为传播——“我老啰。操不了那么多心啰。有些事只好留给下一代人去做啰!”。我个人认为这显然是编造的,却没有太多的根据能向别人证明是编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