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中星大学(2 / 4)
英、德、美、日等都拥有上百年工业史,制造传统一脉相承,有很深的技术积淀。就是俄罗斯师承原苏联,韩国偷师日本,在制造行业也开拓出一片擅长领域。反观国内,前三十年学苏联,近二十年转头学日美西方,即使很刻苦,在低端制造方面有一定人力和规模优势,但在高端和精密制造方面,缺口依然很大。
而且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学扩招严重挤占了以往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资源,许多大学生四体不勤,动手能力很差,还心高气傲,许多时候宁可跑到北上广去当蚁族,也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造成国内高级技工和专业工程师数目匮乏,同国外高端制造业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扩大趋势。
当初杨星在中原时就建议星空人力出资,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批专业性强的高级职业教育学校,如今几年过去,成效相当显著。这几年中原省外出务工人数连年下降,年递减10%左右。而省内新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许多人经过学习培训,进入就近市镇工厂工作,这既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又提高了中原省制造实力,还拥有了大批技术骨干,创造出极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其中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居功至伟。
而星空人力也从中提拔了大批合适人才走上集团各个关键岗位,中星各制造企业实力也自然水涨船高,对同行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不少有实力企业也开始和地方政府联手,培养对口人才,即使实力相当不够不足,许多企业联合起来聘请星空人力这样的教育企业代为培训,也成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原省的职业教育改革之所以搞得风风火火,还有一个意想不到优势。由于省内人口众多,又缺乏知名大学。许多本省考生原来深造只有高考这一条独木桥可走,想上好大学还需要跨省报名,竞争异常激烈。
而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比大学学期短,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中原省教育机构承认高职教育学历,即使参加工作,依旧能再参加大学学习,这让许多中原学子砰然心动。这几年中原省的职业教育生源不但满足省内需要,还向周围几省发展。中原高职学校中星空人力重点培养的几所学校学生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毕业后能迅速马上上岗,不少还成为技术骨干,是许多企业争抢的人才。中原省职业教育招牌也算是在全国打响,受到了中央嘉奖,要求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上海对中原高职教育改革也是暗自羡慕,相比中原缺乏名校,上海名校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