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4)
职工一无所知,也没再见过李清一。
杂志社由他分管,人事、财务重大事项都要他签字。这天,有人送来转制补偿金的发放表,他签字前扫了一眼,排在前面的是社长、总编及建社之初就入职的老员工,“工作年限”一栏都是两位数。排在末尾的有几个工作两三年的,李清一赫然在列。
补偿金额是两万多。
需要他签字的文件都摞在桌子一角,他忽然想起什么,在那摞文件底部抽出一份来,是财务需要入账的一笔收入,李清一交的罚款。
单据上是财务人员用黑色水性笔写的一串数字,500.00。右下角有李清一的签字,笔迹清秀俊逸,“清”字纵贯天地,“一”字流畅延展,跟这个窝窝囊囊的罚款单十人发不搭。
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环境,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样貌。
下面还有几张罚款单,都是200.00,来自刊印错误受牵连的其他人。
杨劲调来教育局,分管杂志社,这些都后来发生的。刊印错误事件被杂志社领导刻意弱化了,本来这种小官司也不需要杨局长“升堂”。
但看到罚款单,想起电梯里那个眼睛肿成桃子的姑娘,决定过问一下,打发无聊的上班时间。
几分钟后,四楼走廊里,李清一端着两本署名重复的杂志,低头候着。总编和社长相继走出办公室,疾步走向楼梯,路过李清一时,总编接过她手里的杂志,用社长能听见的音量说:“清一,你跟我们上去,在外面等着,有需要就进去。”
又是转制又是补偿,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风头早盖过了杂志内容出错的小事。谁也没想到,这位新上任的杨局长,拔山扛鼎之人设拈起了绣花针,突然过问起来。
李清一第一次上八楼,这层是局领导们的办公室。
李清一跟社长和总编走到走廊深处,敲门进去,她就乖乖等在门口。
杨劲举重若轻,说看到了需要签字的罚款单,印象中好像有这么回事,就请社长和总编来了解一下情况。
总编呈上两本杂志,翻到策划栏目,两处署名一模一样,责任编辑李清一。
社长说,杂志一向注重内容质量,这是建社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的一次疏漏。“我们对主要编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外加经济处罚。”
杨劲面前摊着一列罚款单,和颜悦色地说:“我听说,出错的小编辑曾经……提出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