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3 / 8)
自己入学那般,想法子将事儿透了出去,引诱同他有着一般心思的人上钩。
上钩的人肯定是有的,毕竟明德书院名声格外得响亮,多少人巴望着入学,却苦于书院内部的规矩,而不得其法。如今既有人主动退学,当然便有人蜂拥而至。
俞承嗣正打算请假出来好生考量一下,却恰好听说了自个儿媳妇儿生闺女一事,起初略有些失落,紧接着却暗道这闺女来得好,简直就是天生带财的。
于是,办完了洗三宴,他便将盘算已久的想法同自个儿媳妇儿说了一说,并非商议,而是告知,毕竟他主意已定,尊重妻子并不代表他就愿意妻子干涉他的人生。
幸好,他妻子虽然娘家底蕴不差,本人的性子却仍是偏软和的,尤其刚生了闺女不久,心里仍发着虚,哪怕她完全不明白为何俞承嗣一会儿要就学,一会儿要退学的,却依然表示了支持。
反正无论结果如何,她既已嫁了,便会永远站在自己夫君这一边,一生一世都不会改变。
末了,她还担心夫君钱不凑手,忙问可够用了,又说自己的嫁妆里有好几样头面首饰,因着都是银制的,可以说完全是能直接当钱用的,顶多就是损失了手工钱。
俞承嗣深表感动,话锋一转,却道:“放心,当初我为了入书院,前后花销了小一百贯钱,在里头也花销不少,这些钱我可没打算就此放过。你且安心在家歇着,待我卖了名额,便想法子去县学继续钻研学问。”
科举一道,他从未放弃,既然明德书院不成,就另觅他处。幸好,他已考中秀才,可免试入读县学。最重要的是,县学格外得功利,压根不管什么君子六艺,一切皆以经史子集为主。
接下来的事儿倒是一切顺畅,俞承嗣将名额连带礼乐书画用具一并打包,卖了足足二百两银子,又将早先岳丈借予他的银两尽数归还,并慎重的道谢,感激他在危难之中愿意伸出援手。
其实,一旦选择了离开明德书院,花费就瞬间少了。毕竟经史子集等书籍,俞承嗣是早先就有的,笔墨纸砚贵是贵,却没法同乐器书画一类的花销相提并论。加上卖名额所得之钱,他并不打算归还乡下爹娘,所以钱财还是很宽裕的。
办完了这一切后,俞承嗣便将自己退学一事,告知了俞母,当然他没说的那般明白,只道明德书院不大适合他,因此便转学去了县学那头。
话是这么说没错,问题是,有人会信吗?
俞承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