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3 / 7)
样子。
至少《石室秘录》记载的“人面疮”,肯定不是寄生胎。
寄生胎俗称“胎内胎”,是胎儿在母体里形成的;
古籍记载的人面疮,却往往是突发奇症,长于身体,常见生在膝盖或臂肘上。
考虑到老祖宗们著书的时候难免虚夸,郁容便从药方着手,反推“人面疮”的真实面目。
从贝母的药理作用考虑,其走的是肺经,有散结化痰之功能,治结核、瘿瘤等。
结核是病态的肿物,病因或起于风火,或是湿痰壅结而成;而瘿瘤,即是瘤。
郁容推测人面疮应是生在膝部的疮疡,因着有“眼鼻口”,极可能是溃孔形成,类似人面的形态。
古代迷信鬼神。
不知者见了,可不就是大惊小怪,乃至谣传,便越传越夸张。
又有文人一支笔,记载秘闻轶事时,常爱夸诞,就有古籍所言的,人面疮能吃能喝还能陪聊天之说。
根据典籍估测,人面疮应就是诸如流痰或者附骨疽,所形成的。
可惜,一直没机会亲眼见识人面疮的样子,郁容不能确定推断是否正确。
疑问埋在了心里,每每想起时,禁不住就有些好奇——
人面疮到底有多像人面?
故此,刚刚听闻“人面疮”的消息,他一时难免兴头起来。
“容儿小心。”
伴着男人这一声提醒,郁容感觉肩头被人轻揽了下,下意识地抬目,几尺开外是一棵树……想得太入神了。
遂扬起笑,他偏头看向聂昕之:“可多亏了兄长,险些没撞上树。”忽是一股臭气,若远若近,丝丝绕绕的,钻入鼻腔,“什么味儿……”
目光投远,视野里出现一间茅草棚,大概就是茅厕了。
视线遂点点拉近,果然发现了聂暄口说的“老歪脖子树”。
郁容一眼就见到挺立树荫下的苏十九,另有一人,歪歪斜斜地靠着树根躺睡,形貌不甚清楚,那一身褴褛衣衫却是看得明明白白。
“在那。”
跟聂昕之说了这一声,郁容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片刻,抵达目的地。
充斥着鼻腔的臭味让人本能地犯呕,好在现场几人的忍耐力都挺不错。
郁容站在昏迷的秀才身前,俯首观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