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荫封试的构想(1 / 5)
“考试?”水霄把这两个字喃喃的念了一遍,感觉有一道灵光似乎闪过了自己的脑海,但他却没有抓住。
他有些急切地问元春:“怎么考?”
元春已经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直接说:“孟夫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些勋贵之家的子弟之所以不成器,大约也是笃定了自己‘可以做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所以他们终日里只知吃喝玩乐,不求进取。八大国公的许多子弟,大约也不那么在意能不能袭回国公的爵位,反正国公府的牌匾在大门外挂着,朝廷的例赏也短不了他们的,家里的田产房舍也一样少不了,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们去吃苦受累呢?
“不管是学文还是学武,若想有所成,就必得勤学苦练,这两条路都不轻松。而真要出来做官的话,不管官大官小,总是免不了操心劳力,或许还会受不少闲气、担不少风险……这样的日子,哪有整日里吃酒赌钱、看戏斗狗来得逍遥快活?!若没有一点担当,若没有一点动力,那些富贵窝里长大的勋贵子弟,又怎会愿意受这份辛苦?”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朝廷的银子,都是百姓纳的税,凭什么要拿来养着那些一点好事儿不干的蛀虫啊?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种任事不干的富贵公子,总比那些贪赃枉法的贪官脏官少祸害百姓一些吧?这话是没错,但咱能相互比点儿有出息的事吗?而且官员贪`腐的问题,又是另一个体系的事了。
水霄微微点头:“说得有理!”
他感觉那抹闪过他脑海的灵光,又迅速地飞了回来,被他实实在在地抓在了手里。
但他还是想听元春说下去,便道:“继续说!”
“平民百姓要做官,需要应科举试。这些勋贵子弟想继承家业,想要捐官的,不妨给他们特设一个荫封试。荫封试可分为文武两试,想从文还是想习武,听从自愿。荫封试不必像科举那些残酷,但也不能太轻松,还要防止那些主持考试的官员相互放水……”
“怎么防呢?”水霄微笑道,“御史挺会见风使舵的!”
“御史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要从荫封试本身的设计防范作弊。比如说,荫封试三年一次,每一次不管有多少人实际应试,固定只让前五分之一的人通过。这样可以避免这个考试越来越水,大家都能轻松通过;也免得那些勋贵子弟报怨考试太严苛,存心不给人过。”
水霄道:“这个法子好!但得防止有些没出息、不要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