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荫封试的构想(2 / 5)
勋贵子弟,专职给人做陪考,填那五分之四的数儿。”
“没错!所以,必须限制每个人参加考试的次数,三次或五次仍未通过的,那么,他终身都没有获得荫封或捐官的资格了!但他们的出路,也不必堵死。如果有一天他们能够浪子回头,也可以像平民百姓一样去应科举试,或者直接去军营从军,从小兵做起。若在科举中取得了举人及以上的功名,则直接获得荫封资格,不必再应荫封试。若能在军中立功,也可获得荫封资格。”
“元元这主意大妙!”水霄脸上有一抹淡淡的冷笑,“朕到时候就下旨:若某爵去世,其官爵只能荫封给通过了荫封试的儿子。若其诸子皆未通过荫封试,则给他们六年时间应试,何人过了荫封试,则何人荫封。若六年后其诸子仍未通过荫封试,荫封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子孙,并再给六年时间。若某爵去世十二年后,其子孙皆无人能过荫封试,则其后人必须迁出御赐府邸,另择居处。此府邸空置六年,若六年后其子孙仍不能袭爵,则此府邸另作他用……”
元春给他点了个赞:“就是要这样步步紧逼!还有一个问题:若那家人见亲生的子孙都不行了,从族中过继一个嗣子来袭爵呢?”
水霄想了想:“这条路也不必堵死。但嗣子若想袭爵,难度必须加倍,荫封试必须进入前十分之一才行。那家人若敢赌,咱们不妨给他们机会!”
元春心想:这个制度一旦推行,各豪门大户宅斗的烈度会不会提升一个数量级?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些小孩子因此而受害?她心中有些惆怅,忍不住一声叹息。
“你在想什么?”水霄温柔地问她。
“我在想:这个制度推行之后,妻妾嫡庶之间,会不会争斗得更加惨烈?”
“你想多了,元元!无论有没有这个制度,权势之争永远都是存在的。”
元春点点头,也不再多想这个让她纠结的问题,又跟水霄说起了荫封试的具体细节。
“要减少荫封试里的营私舞弊行为,科举中的一些作法可以直接移植。另外,咱们可以在考试中加大客观题所占的比例,减少八股文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我一直觉得,科举只考文章作得如何,考试的方向太狭隘。文章做得好,不代表他有能力做个好官儿!不懂律法判例,不知物价民生,如何断得清案、做得好父母官?青天大老爷那么少,出一个就会被人传颂千百年,除了官员人品问题,有没有官员能力不足的问题?有些官儿读书读成了书呆,做起官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