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4 / 6)
的那些政治策略。说得直白点儿,关键在于美国选民的“白”度在日渐降低。共和党的策士想把在选举中分量越来越重的西班牙裔与亚洲裔选民同非洲裔美国人区别开来,但正如有关移民问题的争论所表明的,现代共和党的选民基础,即对民权运动不满的白人,并不准备进行这样的区分。一个不那么显著的因素是,美国人的态度正在转向进步主义。投票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选民在国内问题上明显左转,同时美国的种族主义倾向正在逐渐减弱,种族因素的影响也日渐式微。
保守主义运动在财力上仍具优势,但金钱从来都不是决定因素。2008年大选虽然仍没有结果,但似乎可以合理地推测,到2009年美国将拥有一位民主党总统,以及由民主党人牢牢控制的国会。假如出现这一新的多数派,与克林顿执政头两年里民主党的多数派相比,它在意识形态上将更为团结一致。当年的民主党多数派不过是北方自由派与南方保守派之间若即若离的联盟。
问题在于,新的多数派应当做些什么?我的回答是,为了美国,他们应当实施一项坚定的自由主义计划,扩大社会安全保障的覆盖面,缩小贫富差距,也就是要发动一场新的“新政”。这一计划将是21世纪版的社会保障方案,它应以其他发达国家都已建立的实施全民医疗保险为出发点。不过,在我们探讨如何走向这个目标之前,也许可以对过去的经历好好审视一番。这番审视,即美国现代史之弧的故事,是以下八章的主题。
[1]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昵称。—译者注
02 罗斯福新政之前
那个时代的不平等
共和党的前世今生
美国的政治裂痕
保守派的思想统治
罗斯福“新政”的根源
在小布什时代回望“新政”前的美国政经状况,就像是看着祖父的一张泛黄的黑白相片,恍然发现你和他颇为相像,其实与父亲相比,人们在有些地方更像自己的祖父。不幸的是,在你面孔上仿佛隔代重现的家族特征却并不怎么吸引人。
21世纪初的美国如同“前新政”(Pre-New Deal)时期的美国一样,是一个财富与权力分配很不平均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一个有名无实的民主政治体制未能代表多数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当年导致一群富裕精英主宰政治生活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仍有清晰可辨的翻版:平民主义政治候选人掌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