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财力极少;美国人沿种族、族群、宗教界线分裂为不同的经济利益群体;人们不加思辨地接受一种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警告说,试图帮助不幸者的任何举措都会引发经济灾难。
读者或许认为我在夸大其词,今天的美国并没有前“新政”时期的美国那样的不平等,但数据表明我所言非虚。如表2–1所示,今天收入在一小群精英手中的集中程度与20世纪20年代的集中度相当。
表2–1高收入人群占总收入的比例,资本收益除外
收入最高的10%人群
收入最高的1%人群
20世纪20年代平均值
43.6%
17.3%
2005年
44.3%
17.4%
资料来源: Thomas Piketty and Emmanuel Saez,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3–1998,”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8, no. 1 (Feb. 2003), 第1~39页,相关更新数据参见
http://elsa.berkeley.edu/~saez/。
当然,“前新政”时期的美国政治具有寡头性质,而且政府往往以血腥的方式动用国家权力保护财产利益,今天的美国确实没有那样极端。同时,虽然现在的收入不均程度不相上下,但生活条件的不平等在过去要严重得多,因为今天的各项社会计划为贫困者创造了一个保障体系,虽说有种种缺憾,却也聊胜于无,而过去是不存在这种计划的。尽管如此,旧时代的“家族遗传”仍是既令人震撼又令人担忧的。
我将继续谈论这一“遗传”特性。但在此之前,我要给我将探讨的这段时期取个更好的名字,“前新政”的说法只是种反向定义。史家常言,1900年左右“进步时代”取代了“镀金年代”,这不无道理。美国的文化与政治气氛在1900年左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与前任们相比,1901年上台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亲近财阀的倾向较轻;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1906年成立;所得税在1913年被恢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