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2 / 6)
73年的战后繁荣;1973~1980年的纷扰年代,当时石油危机与滞胀极大地破坏了美国经济;1980年至今,增长适度、贫富分化加剧的现代时期(为何从1947年开始?两个原因:一是“大压缩”到那时大体完成,二是精准的资料大都在当年才出现)。
在战后繁荣时期,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大致翻了一番,按今天的物价折算,是从约2.2万美元上升到4.4万美元,这相当于2.7%的年增长率。各收入群体大体也保持了相同的收入增长速度,从而延续了“大压缩”带来的分配相对平等的状态。
纷扰年代一度令平均收入的增长停止。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增长开始恢复,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就算是最好的时光,也始终难望战后繁荣时期的项背。1980年至今,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仅为每年0.7%左右。1982~1989年里根执政时期的“美国清晨”与1993~2000年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经济繁荣,可谓是最好的时光,但就算在这两个较短的时期,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无法与“大压缩”之后整整一代人的时间相比。
和往常一样,这些不过是数字,至多是人们真实生活的一种表征。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代人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美国人都感受到生活水准的飞升,普通美国劳工的境遇之优越也远不是其父辈所能想象的,对此,还有谁会质疑吗?我们对当前经济的感受却至多能用“不可妄断”来形容,当前美国人大都觉得生活与几十年前相比,在一些方面变好,但在另一些方面变差,这不是也很明显吗?
在一些人看来,“大压缩”之后美国经济兴旺发达这一事实非常令人困惑,与他们心目中的世界运行方式完全背离,结果他们竟然篡改历史,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一笔抹杀。每周一到周五晚在CNBC上宣扬供应学派信条的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就告诉我们,拜罗纳德·里根减税之赐,“自南北战争结束以来(20世纪20年代短暂的柯立芝—梅隆时期除外),美国经济制度首度赢得举世羡慕”。我猜,那位《时代》编辑讲述的繁荣景象,甚至那么多现成的经济资料,都不过是幻象吧!
但那不是幻象,那兴旺的场面是真实的。“大压缩”不仅没有破坏美国的繁荣,而且首要的效果就是给经济注入活力。如果此事与教科书式的经济学推论相悖,那是教科书式经济学出了错。这将是后面一章的主题。
现在,且让我们直截了当地认定,自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