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5 / 6)
,“法律和秩序”是保守派最有效的动员口号。
美国人感到法纪废弛也确是实情。1957~1970年,犯罪率翻了3倍多,抢劫率翻了4倍多。“美国历史统计”定义的抢劫是“以强力、暴力或胁迫的方式,从一人的看管、保管或控制之下偷夺任何有价值的物品”,换言之,就是“行凶抢劫”。
犯罪率为何剧增?简单的回答是,对于导致犯罪增减的原因,我们真的所知不多,例如专家也无法预测犯罪率的变化趋势。20世纪60年代犯罪率的上升令人大吃一惊,自由派原本期待人们会以更好的行为来回报社会公正的提升,可事实让他们迷惑不解。90年代犯罪率的急剧下降也是这样,保守派原本认定,不重拾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犯罪状况就绝不会好转,但事实也让他们深感困惑。正如芝加哥大学的史蒂文·莱维特(Steven Levitt)所指出的,90年代“犯罪的减少是非常出人意料的,甚至在这一趋势开始之后很久,大家还认为这不过是暂时现象,或是假象”。
或许从人口学角度解释犯罪的大升大降是最令人信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数以百万计的黑人从南方乡村迁往北方城市,随行的还有一些美国白人,二者都儿女成群。当“婴儿潮”一代步入青春期时,年轻男性的人数大增,尤其是年轻的城市黑人男性。有犯罪倾向群体的人数增长的确远低于犯罪次数的实际增长,但也许由于人口结构的巨变令当时的社会控制力量猝不及防,发生了一种“乘数效应”。有犯罪倾向的年轻男性激增,带来了新的、危险的行为范式。但虽然易于犯罪的人变多了,逮捕他们的警官人数、关押他们的狱室数量却未相应增加。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虽然犯罪率大幅上升,但狱中囚犯的人数却大体保持平稳;这与90年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时犯罪率大降,但狱中囚犯的人数却仍在上升。
其他因素也有促进作用,内城工作机会的欠缺就是一个。数以百万计的南方黑人为寻找制造业工作而迁到了北方城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战时繁荣与战后和平时期的消费热潮,这样的工作机会很多。但到了60年代,北方城市开始变成经济陷阱。由于生产与运输科技的日新月异,制造业开始迁出拥挤的城市工业区,转向散布市郊的工厂。结果在黑人居住的内城区,工作开始稀缺。但由于种族隔离以及无钱买车,黑人被困在了内城里。结果是,在经济繁荣兴旺的同时,城市黑人大规模失业。
社会学家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