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5 / 6)
年代末的处境。理念、组织与知识骨干均已完备。但要取得权力,该运动需要一场危机。
它得到的是一场内外交攻的双重危机。
在外交事务上,继越南战争之后,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以及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与人质危机的耻辱,滋长了焦虑情绪。在国内战线上,政策失误与能源危机两面夹攻,带来了滞胀的噩梦,失业率高涨,通货膨胀率达两位数。
现在回头来看,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担心似乎是杞人忧天;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对美国而言的确是挫折,但很难说如果采取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会有什么效果,或许只会让形势恶化。至于经济危机,其原因一是运气不佳,二是货币政策不当,与自由主义毫无关系。
但是,20世纪70年代的阴郁情绪为保守主义运动分子提供了机会,使其得以宣称自由主义政策已不足为信。而这一新崛起的运动很快就取得战果,大大逆转了“新政”的成就。
07 收入不平等的根源
富人收入高得离谱了
科技进步会加大收入不平等吗
制度:美国不平等加剧的源头
规范与不平等:CEO的离谱高薪
工会衰败的根源
中世纪神学家争论针尖上能站多少位天使,现代经济学家争论美国的中值收入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究竟是升是降。而我们甚至还要进行这样的争论,这就真正说明了问题。美国当今的生产效率远高于一代人之前,因而也更为富裕。普通工人每小时创造的产值,即使在经过通货膨胀率调整之后,也比1973年提高了将近50%。但收入日益集中到一小部分人手中,其速度之快使我们怀疑,或许普通美国人从未从生产率的提高中获得一丝一毫的好处。
战后大繁荣曾惠及几乎所有的美国人,但这场繁荣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结束了。发生危机的起因是油价上涨、通货膨胀失控、生产率下滑。危机于20世纪80年代退潮,但那种大众共享经济成果的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尽管的确有几段令人乐观的时期,如在里根执政时期的“美国清晨”,经济从80年代早期的严重滑坡中恢复;然后是90年代后期人们狂想一夜致富的时代。但自战后繁荣结束之后,经济改善总给人以暂时的、难以持久的感觉。
不过,国家总收入除以人数后的平均收入自大繁荣的最后一年,即1973年以来,有大幅提高。无论如何,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