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3 / 6)
了一系列制度安排,称之为《底特律条约》—这个名字是《福布斯》杂志起的,用以称呼1949年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与通用汽车达成的里程碑式的协议。根据该协议,通用汽车保证UAW成员的工资、医疗和退休福利与生产率同步增长,以此来换取工人的踏实工作。
列维与特明不仅用这个术语来指代汽车公司及其雇员之间的那项正式协议,而且借用它指代美国各行各业对该协议的效仿。其他工会以UAW设定的标准为基础提出其谈判要求,从而使包含工资与福利的一揽子协议流行开来,这些协议虽说一般没有华尔特·鲁瑟所赢得的协议那样优厚,但毕竟保证了工人分享改善的果实,甚至工会之外的工人也受到了强烈的影响,为了对抗工会活动带来的威胁,未建立工会的企业主会向其工人提供与工会成员大体相同的待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的特征是“模式工资”(pattern wages)—大工会与公司达成的工资安排为各行各业提供规范。
与此同时,强大的工会对管理层与股东的收入发挥了抑制作用。高管明白,为自己支付高昂的薪水就相当于在招惹工人的麻烦,利润丰厚却不涨薪资的公司则会将劳资关系带入险境。
联邦政府也是《底特律条约》的非正式一方:它以多种方式实施干预,支持工人的谈判立场,发现公司高层收获过度就加以抑制。20世纪60年代工人的生产效率比现在低很多,但依据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最低工资却要高得多。当局对劳工法给出有利于工会的解释,被视为有违规行为的大公司及高管还常常受到直接的政治压力。肯尼迪就曾要求一家钢铁公司取消一次提价举动,而该公司刚刚通过谈判达成一项温和的工资安排。
比较一下今昔的两个标志性公司,就知道《底特律条约》规范的劳工关系与当今有多大的差异。
在战后繁荣期的最后几年,除了受管制的电话垄断公司外,通用汽车是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其CEO也相应跻身美国薪酬最高的管理者之列:查尔斯·约翰逊在1969年的工资为79.5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30万美元,而这个薪水激起了相当多的议论。通用汽车的普通员工也收入颇丰,1969年汽车行业生产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约为9 0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万多美元。通用汽车的工人也有极佳的医疗与退休福利,在世人心目中安居中产阶级之列。
沃尔玛现在是美国最大的公司,拥有80万雇员。2005年其董事长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